海事博物館明重新啟航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唯一一所記載海事發展的博物館,經過八個多月「變身」,明日重新啟航,新館坐落中環碼頭,坐擁無敵海景,更引入多項科技元素,包括動態版《靖海全圖》,重現清朝圍剿海盜事,包括與張保仔連場激戰。 海事博物館原本設於赤柱美利樓,佔地約六百五十平方米,只有兩個展館,全館五千多件館藏,只能展出約五分一。博物館相信,香港屬於亞洲重要海港,為讓更多市民及旅客了解本港海事發展,故此結合民政事務局及業界資源進行搬遷,經過八個多月的「變身」,中環八號碼頭新址明日正式與大眾見面。 新館樓高四層,面積大增至近五千平方米,展館數目亦由兩間增至十七間,涵蓋主題包括「近代中國貿易」及「建設維港」等,展品數目亦「翻一番」,新增逾千件從未在美利樓曝光的珍貴館藏,包括鎮館之寶以應用高科技作數碼掃描的動態版《靖海全圖》。 《靖海全圖》記敘十九世紀初清朝嘉慶年間朝廷掃平海患經過,當中包括在大嶼山對出海面與名盜張保仔的大戰,卷軸由二十幅精緻繪圖組成,全長達到十八米,不論舊館新館,均只能展出其中數米,為讓觀眾一睹全圖原貌,館方聯合港日兩地專家,合力打造數碼版本。 數碼化《靖海全圖》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以三百六十度投射在巨型幕牆上,觀眾將被影像包圍,恍如置身當年戰場,博物館更挑選多場戰役進行動態化,精采戰況活靈活現,效果媲美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另一方面,配合平板電腦應用,觀眾可在《靖海全圖》旁邊「展開」卷軸不同篇章,自由縮放圖像,細看幕幕往事。 新館將又會展出由歷史博物館借出的重要展品--橫瀾燈塔,燈塔由清朝海關建造,一八九三年起投入服務,屬於本港現存五座戰前燈塔之一,二千年成為法定古,燈塔當時設有先進訊號燈,屬於沿岸重要照明設施,展示了中國在海事安全上的領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