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看時候……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去音樂會一百次,不愁沒新奇事。 上周五(2月27日)晚上,第四十三屆《香港藝術節》舉行揭幕音樂會,兩名樂迷罕見地憤怒起立,高聲怒斥,不是不滿樂團的音樂差勁,而是在罵現場兩名樂迷(有人認為是一人)!全因這兩人在音樂演奏期間胡亂拍掌,破壞了音樂會的氣氛。 破壞音樂氛圍 由德國大師泰利曼(Christian Thielemann)指揮世上最佳樂團之一的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本地樂迷當然不可錯過。 大師選曲流露個性,上半場僅奏一首短序曲,是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為二十三件弦樂器而作、紀念二次大戰之慘烈的《變形》弦樂曲(《Metamorphosen——Study for 23 Solo Strings》)。這曲樂思死寂,意韻悲淒,不求帶動氣氛,反而要求聽眾思考,不能說不好,但作為藝術節官方首場演出第一首曲目,就頗「別出心裁」了。 弦樂奏起的音樂織體,始於悲嗚,漸漸發展至龐大激昂,再走向不可抗拒的終結。 當音樂開始趨向暗弱,全場陷入沉思氛圍之中,忽然有一人大力拍掌幾下,樂團沒有理會,繼續演奏,但大部分樂迷被騷擾,無法集中,大家以為是音樂會初哥不懂規矩,才失禮儀,直至音樂愈來愈微弱,樂手拉着一個逝去的C小調和弦終結之時,泰利曼閉目,投入其中,雙手停在胸前仍未垂下,於音樂徐徐逝去,餘音裊裊之際,另一樂迷又拍掌!把所有投入音樂之中的人都驚醒了,真的可惡! 只見泰利曼木無表情,在全場拍掌過後,有一名樂迷起立,指罵那兩名可惡的亂拍掌者破壞了音樂,從其吆喝聲,可見怒不可遏,另一長者亦忍不住站起來破口大罵,真的大快人心,不少樂迷報以掌聲。 克服差勁音效 兩名被罵者是急不及待拍掌,還是首次聽古典音樂會,不知要等待完整樂章奏完才鼓掌,不得而知。 但在國際一流樂團前如此行徑,實在令香港樂迷蒙羞,捱罵,活該。經過上半場「不愉快」事件,樂迷在下半場的表現就文明得多,很少人發出噪音,只是仍有一人沒關掉手機的鈴聲,一度輕輕響起,不太擾人。 撇開個別「怪獸聽眾」,這場音樂會令樂迷擊節讚賞,Anton Bruckner的長樂章《布魯克納D小調第九交響樂》(《Symphony No.9 in D Minor》),弦樂悠揚,銅管輝煌,木管溫暖,敲擊樂無懈可擊,盡顯泰利曼的大師功架,以及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的超高技藝,若果在第二樂章中的弦樂強奏與低迴之間的動態對比,可以偏向「軟」一點,好像中國水墨畫中的灰色,而非黑即白的強烈反差,就接近完美。但德累斯頓國家管樂團的演出,證明優異的樂團所營造的美樂,能夠克服文化中心演奏廳差勁的音效,這一個重要啟示,值得香港的交響樂團好好反思一下。 圖:Matthias Creutziger ●由德國大師泰利曼帶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的演奏,中途被胡亂拍掌的樂迷,破壞了氣氛。 不是一般的港女,她愛消費、看娛樂新聞、喜八卦之餘,也放眼世界,追逐新文化思潮,更醉心藝術音樂文學以至一切有品味的人與事。在《頭條日報》寫了五年專欄,其後開始在《星島》開筆,請讀者多多指教。editorial@hkheadline.com Kelly Chu 逢星期五刊出 (此中有真意) 今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