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難民漸失關注 救援行動中斷 香港紀錄片攝製隊助籌款:救人為先
【Yahoo 新聞報道】俄烏戰爭爆發後,香港紀錄片攝製隊親赴現場拍攝難民潮,記錄戰火中的苦難。紀錄片拍到一半,戰事逐漸失去傳媒和公眾關注,難民所獲援助大幅減少。攝製隊見證食物銀行糧食不足、拯救隊連油費也付不起的慘況,決定介入拯救,協助當地志願組織籌款支持人道救援項目。攝製隊成員、導演張虹說不可能袖手旁觀,「第一件事,我係一個人。第二個身份先係拍(紀錄)片嘅人。」
64 歲張虹是紀錄片導演,61 歲林偉鴻則是攝影師,兩人今年 2 月從香港移居英國,同月俄羅斯就入侵烏克蘭。張虹說,當時已經想趕赴現場拍攝,但要等待家當和拍攝器材運抵英國,亦需時搜集資料,直到今年6月籌備妥當才啟程,前往波蘭及烏克蘭記錄難民潮。
食物銀行告急
拍攝去到中期,她發現時間沖淡傳媒和公眾的關注,很多非政府機構逐步撤離波蘭,難民的處境每況愈下。以波蘭的食物銀行為例,原本貨架堆滿罐頭、麵包、咖啡粉等,現時每個難民只能領取一條麵包、數條紅蘿蔔充飢。
波蘭政府資助亦無以為繼,除了撤銷難民免費乘車優惠,又向駐紮當地火車站的非政府機構徵收租金;商界亦逐漸減少資助,有商場原本用作難民收容中心,但擬收回重建。張虹慨嘆:「以波蘭為例,接待難民服務已經少咗好多好多,我哋肉眼睇好似減咗8成、9成,NGO好擔心秋天、冬天點算?」
拯救隊無力付油費
一些救援行動更被逼中斷。張虹和林偉鴻曾拍攝非政府機構Agape的拯救行動,那次由兩位軍人、一位義工組成三人「拯救隊」,乘搭殘舊客貨車深入烏克蘭南部城市奧德薩,為醫院送上救命的手術物資,又將患癌病人送回後方治療。行程長達三日三夜,拯救隊只睡了6小時。隨著資源越見緊絀,拯救隊連油費也無力支付,即使每日收到很多求救電話,都只能暫緩行動。
張虹覺得很心痛,「有人受傷無人照顧、有孤兒無人睇住,最弱嗰班係無人照顧、真係無人有辦法處理佢哋。」她雖身為「記錄者」,心態亦開始轉變,「有啲掙扎嘅,我哋成日同學生講,你要保持距離,唔好成為佢哋(受訪者)朋友,我哋係拍嘢......你去到無理由話『我拍嘢㗎咋,我唔會幫手』,你無可能咁做,始終我哋都係人行先。」
目標籌 10 多萬港元支援拯救隊
她無法坐視不理,趁背脊扭傷暫停拍攝的空檔,協助人道救援項目籌款。林偉鴻亦支持她的決定,「作為新聞攝影師,究竟你救人先定影相先?新聞攝影第一課已經講,一定係救人先,我唔會為咗一張好新聞相而置諸不理。」
兩人向朋友籌募逾10萬港元,支援食物銀行和逃難的兒童,「願意捐錢嘅人都唔係好有錢,我就稱佢哋為屠狗輩朋友。」張虹呼籲港人捐款支持「拯救隊」運作,目標籌集10多萬港元,長遠希望有基金會支持人道救援項目。
張虹說,今次拍攝親身感受到戰亂的可怕和烏克蘭人民的團結。被炸毀的大樓有倖存者為鄰居好友執拾殘肢安葬;身在波蘭克拉科夫的烏克蘭難民每天在廣場舉行兩次集會,希望當地遊客關注烏克蘭處境,其中18歲女生Nina過去6個月日日參加集會,希望為國家出一分力。
60 年代上海走難來港
對張虹而言,戰亂的苦難並不遙遠。60年代初內地大躍進運動導致飢荒,母親帶她由上海走難來港,這段經歷激勵她到波蘭和烏克蘭拍攝,「我阿媽都搞得掂,我無理由咁渣。作為拍片人,呢啲嘢無得避。」由6月到波蘭拍攝至今,兩人中間折返英國短暫休息。林偉鴻說,很多駐烏記者、攝影師跟他倆一樣年過60歲,「你保養得好,身體狀況OK,亦儲夠幾十年經驗。」
張虹說,拍攝限制主要是財力有限,目標在未來兩至三周完成拍攝、三個月內完成剪輯。她拒絕透露拍攝這紀錄片耗資多少,笑言家人聽到具體金額可能會擔心,「我哋做人唔係好諗將來,我哋心態唔係好正常。」她反過來安慰記者,「你放心,我哋會捱到嘅,最多林偉鴻出去做搬運工人。」
【烏克蘭人道救援組織 Agape 簡介】
Agape 是一群由義工組成志願組織,起初在波蘭克拉科夫(krakow)接待烏克蘭難民,直到今年7月初正式註冊成為歐盟認可的NGO,協助安頓在波蘭的難民,旗下「拯救隊」深入烏克蘭,救助當地被困難民。
捐款支持 Agape:
美元電匯資料:
Bank: BANK PEKAO
SWIFT: PKOPPLPWXXX
Bank Address: ul. Pokose 1, Krakow, Poland
Account Name: FUNDACJA AGAPE
IBAN USD: PL10 1240 4719 1787 0011 1546 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