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熱衷擺地攤生意 學者指反映經濟處艱難期

內地多個城市近來興起「擺地攤」,不少民衆特別是年輕人,入夜後在一些旺區各出奇謀售賣食品、飲品等。 廣州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陳小姐表示,4月底起在天河區賣菠蘿冰,設備和食材成本約180元人民幣,每杯菠蘿冰賣6元,第一日就回本。她說,「擺地攤」適合經驗尚淺或者未有能力投資的年輕人,有助在後疫情時期紓緩就業壓力。本身修讀數字媒體藝術的小姐表示,菠蘿冰只是「網紅」產品,熱潮過後不一定再好賣,「擺地攤」只會當成副業,未來仍然希望從事美術相關工作。 四川的土豆泥即是薯蓉,攤主郭先生表示,早前與女朋友分別辭職「擺攤」,成本大約800元,每份食品售價8至10元,短短3日就回本。他認為「擺攤」有商機,低成本便可創業,相對傳統實體店投資比較大,現時已經不可行,因此經常在網上分享「擺攤日記」,鼓勵更多年輕人勇於創業,形容如果僅守住自己工作的「一畝三分地」,很難有翻身之日。 在廈門「擺攤」賣美式漢堡包的黎小姐,則曾經投資開過幼兒園,但近年出生率下降、疫情同政策等不利因素影響,去年底由教育投資人轉型「擺攤者」,承認有很大心理落差,最重要是調整好心態。在廣州「擺地攤」賣麵包的林小姐就表示,「擺攤」容易受到天氣因素影響,長遠都是希望纍積資金開實體店。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分析,「地攤」經濟的興起,除了反映內地經濟處於比較艱難的狀態,亦顯示政府有關部門監管有所放鬆,令「地攤」經濟有生存空間。這對衛生、食品安全和市容等都帶來新的挑戰,城管部門要根據新情況調整管理思路,既不能放任自流,亦不能管得太嚴。 他指出,雖然「地攤」經濟談不上是高質量發展,但說明社會有豐富多層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