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未來】利舞臺與香港小姐|1991年

5G時代正式展開!Yahoo透過極速網絡,運用手機AR「擴增實境」技術穿越時空,重溫香港大事!請即點擊以上AR按鈕,拿起手機向前步行,走進利舞臺觀看香港小姐競選!

時間:1991年
事件:利舞臺戲院拆卸

早前皇都戲院清拆,又令港人緬懷起老戲院來。以前銅鑼灣肯定要提利舞臺,利舞臺是一座上世紀20年代,以19世紀末法國和意大利式歌劇院的設計為藍本,設計而成的表演舞台。內部綴以傳統中式裝飾,舞台頂部建有圓形拱頂,且可作360度旋轉,混合歐陸式包廂及宏偉浮雕天花,舞台設3層觀眾席,可同時容納1,200人,當時香港未有劇院有此設備。

朱玲玲於1977年的香港小姐競選中,奪得冠軍,圖為她當時在舉行場地利舞臺,接受加冕的情況。 (Sam Ch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朱玲玲於1977年的香港小姐競選中,奪得冠軍,圖為她當時在舉行場地利舞臺,接受加冕的情況。 (Sam Ch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鄧麗君的舞台

70年代以前,香港只有大會堂和利舞臺這兩個大型表演場地,前者多舉辦古典藝術節目,後者則多上演粵劇折子戲。1970年TVB收購利舞臺,兩年後成立華星娛樂,利舞臺亦化身流行音樂表演場地,中外知名藝人皆來朝聖表演,外國有Andy Williams、Sammi Davis,本地有羅文和梅艷芳,利舞臺成為了香港孕育影視文化不可或缺的地方,鄧麗君亦在1976年至1981年間,連續5年在此舉辦演唱會。

利舞臺是很多人演藝事業的起點,也是無綫電視早期舉行香港小姐的場地。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利舞臺是很多人演藝事業的起點,也是無綫電視早期舉行香港小姐的場地。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舉辦首屆香港小姐

首屆香港小姐於1973年在利舞臺登場,城中名媛、名模、形象設計師任評判,何守信、劉家傑及譚炳文任司儀,選美口號是美麗與智慧並重,舞台華美與港姐的優雅深入民心。 當年18歲剛踏出校門的孫泳恩在舞台一夜成名得了冠軍,賽前大熱的趙雅芝則屈居第四。自此之後,港姐與利舞臺結下不解緣, 1975年的張瑪莉、1976 年的林良蕙、1977 年的朱玲玲…香港小姐的夢想植根深種少女心,都與利舞臺有關。

利舞臺是很多人演藝事業的起點,可惜的是,利氏家族在1991年正式拆卸利舞臺戲院改建成廣場,後來本港影業載浮再沉,另闢地方重開的戲院也因營業額欠佳,於2005年結業,「利舞臺」時代終於告一段落。

除了香港小姐,1976年的環球小姐也在利舞臺舉行。這個1920年代落成的建築,由法國設計師負責設計,其建築及無鋼筋圓拱型天花,更是當時最時尚、建造難度高的設計。 (Post Staff Photograp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除了香港小姐,1976年的環球小姐也在利舞臺舉行。這個1920年代落成的建築,由法國設計師負責設計,其建築及無鋼筋圓拱型天花,更是當時最時尚、建造難度高的設計。 (Post Staff Photograp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當時利舞臺是香港重要表演場地之一,不少本地和國際際巨星都曾經在這裡演出,圖為1974年到香港開演唱會的偶像歌手David Cassidy。 (Sam Ch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當時利舞臺是香港重要表演場地之一,不少本地和國際際巨星都曾經在這裡演出,圖為1974年到香港開演唱會的偶像歌手David Cassidy。 (Sam Ch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知多啲

  • 為媽媽而建的戲院
    上世紀20年代,本港大部份的戲院皆位於西環,當時富商利希慎為了方便母親欣賞粵劇,決定在旗下銅鑼灣利園山部的部份土地上興建大型戲院,更特別邀請法國設計師籌劃項目。母親「忍戲」5年後,利舞臺戲院落成。

  • 唐滌生魂斷之地
    利舞臺與中西區高陞、油麻地普慶等,都是「大戲棚」。利舞臺也見證粵劇大師唐滌生的最後時光。1959年9月14日晚上,仙鳳鳴劇團上演唐滌生編寫的力作《再世紅梅記》,豈料唐滌生昏倒於觀眾席,送院搶救無效,延至凌晨辭世,人人悲慟。

  • 緬懷利園遊樂場
    利希慎購入銅鑼灣利園山的地皮,建成利園遊樂場,利舞台只是遊樂場的戲院部分。即使今天戲院不在,遊樂場亦屢經拆卸改建,不過街道還保留著昔日命名,例如希慎道、利園山道、新會道、恩平道,紀念陳白沙的白沙道、紀念梁啟超的啟超道等,我們還是可以察覺到昔日港人生活的痕跡。

利舞臺已重建為集合商場及寫字樓的「利舞臺廣場」。 (Post Staff Photograp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利舞臺已重建為集合商場及寫字樓的「利舞臺廣場」。 (Post Staff Photographer/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1923年,利希慎以380萬從怡和洋行手中購入東角山,原計劃建造鴉片提煉廠,後決定改建為「利園」遊樂場,並於1925年開幕,利舞臺開業後,利園在1931年停業,二戰後改建為利園酒店,即利園一期現址。
1923年,利希慎以380萬從怡和洋行手中購入東角山,原計劃建造鴉片提煉廠,後決定改建為「利園」遊樂場,並於1925年開幕,利舞臺開業後,利園在1931年停業,二戰後改建為利園酒店,即利園一期現址。

發掘更多

【相關搜尋】歷屆香港小姐冠軍
【相關搜尋】周浩鼎港姐母親
【相關搜尋】唐滌生
【相關搜尋】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過去現.在未來」
今年是Yahoo成立25周年,我們透過科技,以5G極速網絡穿越時空,回顧令大家印象深刻的香港人、香港事!請即瀏覽我們的主題網頁,以AR、VR虛擬方式,重新見證歷史事件!

「過去現.在未來」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