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逾八成少數族裔無用過主流長者服務 長者中心欠清真食物、祈禱場所|Yahoo
【Yahoo 新聞報道】近年有多宗因為照顧長者而引起的倫常慘案,令社會更關注照顧者的需要,而少數族裔的長者及照顧者,獲得的資源更為貧乏。有團體調查發現,逾八成少數族裔長者,從未用過主流長者中心服務,批評一般長者服務未能照顧少數族裔語言及文化差異,亦令照顧者壓力倍增。
少數族裔照顧者壓力大 有「以老護老」現象出現
據 2021 年人口普查,香港有逾 25,000 名 65 歲或以上的少數族裔長者,當中更有不少長者患有長期病患而需要被照顧。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去年 11 月至今年 4 月進行「少數族裔長者使用主流服務調查」,共訪問 200 名南亞及東南亞裔長者及 50 名照顧者。據調查,有七成照顧者年滿 40 歲,更有一成照顧者為 60 歲或以上,有「以老護老」情況出現。而在所有長者及照顧者當中,僅有少於一成(4.4%)曾使用本地住宿照顧服務。
居住於香港的尼泊爾裔女士 Ameena 今年 50 歲,平日除照顧 3 名子女外,更要照顧分別 78 歲和 73 歲的父母。其父母患有多種長期疾病,包括哮喘、胃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經常要到醫院覆診。長時間照顧父母,她直言「壓力很大,有時更會忘記到醫院覆診。」Ameena 更指,擔心父母會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適應本地長者服務,令她感到更加困擾。
而另一尼泊爾裔照顧者 Nanda 亦要照顧兩名 80 歲及 75 歲的長輩,喊言「平日感到很大壓力,負擔又重。」而尼泊爾裔長者 Thapa 則透露,五年前不幸跌倒,需要有人陪診,但因為不了解本地支援服務而感到無助。
長者中心欠清真食物、祈禱場所
調查亦顯示,以 10 分為最有信心,超過半數(54.1%)少數族裔照顧者對主流服務僅給予 1 至 5 分。另外,逾八成(84.6%)受訪者從未用過主流長者中心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躍動晚年及社區照顧服務總監曾婉姬表示,有部分少數族裔習慣大家庭群體生活模式,盡量不希望將照顧父母「假手於人」。不過,她指現時本地長者中心未必能包容少數族裔,例如未必能提供清真食物及場所予他們祈禱,使少數族裔照顧者更難以將長者托付他人。
曾婉姬又指,有少數族裔長者仍是文盲,甚至連母語都無法閱讀,即使政府有英文宣傳或翻譯文書,他們都未能獲得長者服務的資訊。因此,她建議社福機構擴展少數族裔地區大使服務區域,並提供多語言的語音資訊服務,為少數族裔長者消除語言障礙。
曾婉姬表示,「少數族裔都是香港人,更有不少人已在香港落地生根好幾代,他們應該與本地人有同樣機會使用主流服務」。現時,其機構亦有提供少數族裔長者的外展服務,以及為有心理需要的照顧者轉介精神服務。
採訪:實習記者雷海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