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點面對負面情緒?心理學專家助你解答一切遇到的心理問題!

▲ ELLE.com.hk
▲ ELLE.com.hk

疫情下難免百業蕭條,裁員潮一浪接一浪。若然不幸被裁,加入失業大軍的行列,難免會有不同的負面情緒產生。失業朋友應如何面對?家人、朋友又該如何協助?ELLE.com.hk找來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主席鄭寶君,助大家走出失業的心理困局。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失業通常會有些甚麼負面情緒呢?

鄭:失業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在乎你處於甚麼階段。起初會覺得迷惘、憤怒、尤其屬被裁走的一批,會產生傷心、被遺棄、被離棄的感覺。隨後慢慢表現一種抑鬱,因為有感失去重要的人際關係,更覺得失去生命中的目標。陷入迷失,是基於覺得人生漫無目的,尤其失業者以前是工作狂的話。亦有失業者表示會失去安全感,尤其需要養家,且經濟狀況沒有太多盈餘,自然會有更大不安感。而在外國研究顯示,失業者的家庭關係支援比較足夠,而本身自尊感並非那麼低的話,他的心理健康狀況會較為良好。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甚麼年齡層的人士失業後,最易有情緒問題呢?

鄭:任何年齡層的失業者都有機會有情緒問題,不一定是年輕失業者就比較好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性別在處理失業問題上,所採取的方式也有不同。男人通常是解決問題就足夠,在情緒方面較不懂得去表達,而女性則較為習慣表達自己的情緒,願意尋求協助。她們透過哭泣、甚至在社交平台表達出來,這也是處理壓力的方法。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作為失業者身邊的朋友或是家人,應該如何去協助失業者呢?

鄭:最初知道對方失業時,都要給予他/她一些空間,讓對方處理一下情緒。接下來,等待對方是否準備去討論這件事,靜待一個談判時機,要看當事人是否有心理準備去面臨失業這個狀況。如果對方是一個具高抗壓能力的人,他的復原能力便會很強。但若然如果你知道身邊人屬於一個低抗壓能力的人,一定要給予他空間。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當面對失業朋友、家人時,又可以說些甚麼話讓對方內心好過一點?

鄭:請不要嘗試跟對方開空頭支票,例如「有甚麼事我也會幫你!」假設對方問你借錢,你又不願意借的話,又該如何圓場呢?不要再給失業者一些失望了,其實我們只需說一句:「如果我是你,我也會替你辛苦。我是你的話,我也感覺到那份壓力。」人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被明白、被諒解、被看得見、感覺到被支持、已經是一件很窩心的事。家人有擔憂是很正常及現實的事,如果可以,作為家人亦可以說:「沒事!有我陪伴你!」要讓對方明白,沒甚麼事是解決不來的,而且是有家人一起共同面對。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有失業者害怕面對家人,選擇「扮返工」,為何他們會有這個心態呢?

鄭:我相信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原因去「扮返工」,有些人可能不懂如何去坦白,有些可能是怕家人嘮叨,「扮返工」則免卻了一些煩惱。我不鼓勵別人去扮返工,但若然你害怕面對家人的反應,應想辦法去認真面對這件事。我還是鼓勵失業者坦白,若然家人真的過分嘮叨,你可以選擇到其他地方,例如待在公共圖書館,找個地方可以寄求職信,也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疫情下失業,又不能出外散心,有甚麼方法讓自己真的能好好放鬆?

鄭:要看被裁者的反應是如何,如果是有足夠理性的話,也應該了解當下的經濟狀況、求職狀況是如何,看看自己有甚麼當務之急的事情需要處理。接着下一步,你便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用作求職,有多少時間空出來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情,例如執屋、學畫畫。失業期間,每日也需要有規律的生活。這樣對情緒的適應,對將來重返職場的適應,也是非常緊要的。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有人說失業後的幾個月是患抑鬱症的高峰期,這是真的嗎?

鄭:找不到相關資料,但是從「失去」的角度來說,失去了自己的價值、重要的一部份、有一個抑鬱上的情緒,這也是常見的。再加上經歷幾個月的求識期,很可能send過百封求職信卻只有一兩封回應的話,這也是令人沮喪的事。而遇上一些比較悲觀、緊張,容易憂慮的人,當他面對生活上的不確定性時,抑鬱、焦慮會更加明顯。

▲ ELLE.com.hk
▲ ELLE.com.hk

ELLE:所謂的騎牛搵馬,對失業者是最佳的心理治療嗎?還是對某些人來說,騎牛搵馬反而令心理質素變得更差?

鄭:很難一概而論,如果當事人是很實際的,只需要賺錢養家的話,騎牛搵馬問題不大。而有部份人,他的彈性是沒那麼大的時候,騎牛搵馬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挑戰。真的要看個人特性,因人而異。其實只要失業知道自己的決定有甚麼好與壞,那便足夠。因為每個人的條件根本不同,沒有人可以批判你的做法是對是錯,我們亦要學懂去尊重別人的選擇。若然他有更多彈性,去騎牛搵馬,渡過這個難關,那固然是好,但若然這非他的本性,亦應該去尊重。

▲ ELLE.com.hk
▲ ELLE.com.hk

鄭寶君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主席

任職公立醫院多年

推薦閱讀:

【職場生存法】香港失業率急升!6個失業救濟金津貼領取方法(持續更新)

【職場生存法】裁員減薪潮:5大失業心理調整貼士+裝備自己的方法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