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癌死亡個案呈上升趨勢 中大發現本地發病率10年翻升1倍

【on.cc東網專訊】小腸癌屬罕見癌症,相對其他消化道的惡性腫瘤,例如胃癌和大腸癌,由於小腸癌病徵並不明顯,較難察覺,所以亦易被人忽略。因此早期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有8成,但若較遲發現屬晚期,則跌至只有4成。香港中大醫學院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合作,首次估算小腸癌的全球分布情況,並分析當中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學趨勢,而結果顯示全球近10年的小腸癌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其中港人發病人數更在10年間增加1倍。

團隊亦發現,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發病率普遍較高,建議針對高危人口採取危險因素控制及早期癌症檢測措施,以控制上升趨勢。團隊提醒,小腸癌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痛、厭食、消化道出血、體重減輕、穿孔、小腸梗阻和梗阻性黃疸。由於小腸癌較難察覺,往往在轉移後才被診斷,導致治療效果相對較差。而目前,本港小腸癌的粗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2.2人,屬於全球較高發病水平。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的小腸癌新症由2011年的88宗增至2020年的164宗,10年間增加近1倍。死亡個案亦見上升趨勢,由2011年的38宗增至2020年的60宗。

中大研究團隊指出,小腸癌與吸煙、飲酒、缺乏運動、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及炎症性腸病的患病率均呈正比關係,意味著這些風險因素較流行的國家,小腸癌發病率亦通常較高。研究團成員之一、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說,全球小腸癌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可能歸因於環境風險因素增加和醫學進步更多人被診斷出來。醫學界值得進一步探索導致這些流行病學變化的原因,為防治小腸癌提供重要依據。研究詳情已於國際醫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發表。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