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南部受風暴吹襲暴雨成災 增至36死
巴西南部受風暴吹襲暴雨成災,死亡人數增至36人。
在重災區南里奧格蘭德州,暴雨導致河流水位上漲,淹浸街道和房屋。州政府說,全州有70個城市受災,超過52000人受影響,18條公路完全或部分阻斷。
州長萊特表示,今次是當地40年來遇到的最嚴重自然災害,宣布進入公共緊急狀態,州政府將組織救援力量繼續搶險救災及災後重建。
總統盧拉表示,聯邦政府將全力支持南里奧格蘭德州救災。
消費向來是美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佔國內生產總值(GDP)逾三分之二,零售行業還直接及間接創造了5,200萬個就業職位。不過,比起高利率、消費信心不足和通脹等衝擊,現時零售行業更大的危機是近年興起的所謂「零元購」風潮,即針對大小商戶的搶掠偷竊,以及更嚴重的有組織零售犯罪(Organized Retail Crime)。據估算,2021年美國零售業商品損耗金額就高達945億美元(約7,371億港元),元兇正是各類針對商舖的犯罪。
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在烏克蘭訓練烏克蘭軍隊的英國士兵,將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合法攻擊目標,生產金牛座導彈的德國工廠如果向基輔供應導彈,亦將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合法目標,又指西方國家的這類活動正使第三次世界大戰愈來愈近。 英國國防大臣夏博思早前接受報章訪問,表示除了在英國或其他西方國家訓練烏克蘭武裝部隊外,倫敦當局還希望向烏克蘭派遣軍事教官。梅德韋傑夫在社交頻道發表貼文回應,表示在烏克蘭的英國教官將成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合法目標,他們將被消滅。 英國首相辛偉誠澄清,目前沒有計劃立即向烏克蘭派遣軍事教官。
AFP隨著烏俄戰爭繼續,警員人數正在減少。警隊無法填補現有的空缺。 2020年1月14日凌晨10分,在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一棟公寓大樓傳來了可怕的尖叫聲。一名受驚鄰居報了警,稱他聽到了一名女子疑似受到攻擊。 但是,沒有人到場幫忙。 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聲還持續著,伴隨巨大的撞擊和求救聲響。緊急服務部門彼時接到了六通報警電話,但還是沒有警員趕到現場。 憂心情況的鄰居決定自己行動,破門而入了那棟公寓。 ...
本港今日(1 日)晚上會舉行十一煙花匯演,警方早前已表示會出動 7500 警力在全港各區戒備。在銅鑼灣,有「美國隊長」之稱的社運人士容偉業今日下午在 SOGO 門外穿著寫上「香港加油」黑衣,並舉起兩束白花。
【on.cc東網專訊】西營盤有人墮海。今晨(10月1日)11時58分,中山紀念公園的海濱長廊,有一名年約20歲男子墮海,一名熱心男途人見狀,跳入海中救人,同時有市民將附近的水泡拋入海中,惜事主未幾在海中沒頂失蹤。
(法新社馬爾地夫瑪萊30日電) 馬爾地夫首都瑪萊市長穆伊祖(Mohamed Muizzu)在總統決選勝出。45歲的穆伊祖今天在總統決選擊敗61歲的現任總統索里(Ibrahim Mohamed Solih),預定11月17日宣誓就職。
【on.cc東網專訊】青衣有人墮樓。今午(1日)3時許,長康邨康榮樓一名女子於高處墮下,墜落大廈對開地面奄奄一息,保安發現報案。救護員接報趕至,經檢查後證實事主已傷重不治。執法人員到場調查,證實事主姓王(55歲),現場沒有檢獲遺書,並於上址一走廊發現一張櫈,懷疑
對於報道指,有本地旅行社表示,印度暫停向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發出旅遊簽證,商務簽證則不受影響。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區護照持有人前往印度,包括以旅遊為目的,均需要申領簽證。 發言人說,就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前往印度旅遊的簽證安排,入境處一直積極向印度駐港總領事館了解最新情況,爭取更多旅遊便利,又提醒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在旅遊前,應先查閱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官方網頁,或直接聯絡有關當局了解最新資料。
(法新社華盛頓30日電) 美國國會今天批准一項為期45天的臨時撥款法案,避免政府陷入斷炊窘境。拜登表示,通過臨時撥款法案避免聯邦機構關閉「對美國人民來說是好消息」,但他也說,「我們一開始就不應該落入這種境地」。(
天王郭富城(城城)近年愛上了研習書法以及繪畫水墨畫,間中亦會在社交網曬他的作品,剛在英國倫敦完成世界巡迴演唱會的他,適逢昨日(29日)中秋佳節,身在異地的城城,亦有題字向大家送上中秋祝福。 城城在社交平台分享寫了「中秋」兩字的書法作品,並留言表示:「以『中秋』二字作祝福~祝大家從心從新、快樂團圓!中秋節快樂!和家
港府歷年濫批免遣返聲請姑息養奸,令假難民湧港不絕,禍港擾民,狂燒逾百億元公帑。繼大澳上月5日有8名南亞非法入境被捕,前日(9月30日)再有一批不速之客企圖循水路偷渡,途中疑在驚濤駭浪中遇險,執法部門收到市民報案在索罟群島發現南亞漢,經過13小時海陸空搜索,終於尋獲匿藏的8名南亞偷渡客,並將他們拘捕扣查。不足一個月已有兩宗「南亞兵團」搶灘,反映假難民偷渡活動猖獗,不斷輸入犯罪「生力軍」,再度敲響治安警鐘。
斯洛伐克國民議會選舉接近完成點票,前總理菲佐領導的親俄羅斯民粹主義政黨方向社會民主黨,得票約兩成三,在眾多政黨中暫時領先,預計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由於未獲得多數議席,需要籌組聯合政府。 至於自由派的進步斯洛伐克黨,得票約一成六。外電分析,新議會可能有多達10個政黨,從自由派到極右翼,可能令籌組聯合政府的過程漫長而複雜。 有分析認為,選舉結果將影響斯洛伐克的外交政策,菲佐曾經批評西方持續支援烏克蘭,表明如果組成政府,不會再向基輔提供彈藥,並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引起歐盟和北約成員國擔憂。他又表示,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往斯洛伐克,他不會容許以國際逮捕令拘捕對方。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方涉華報告時指出,有關報告罔顧事實、顛倒黑白。 發言人指美國國務院發表的有關報告,本身就是虛假資訊,事實上將輿論場武器化,正是美國首創,炮製報告的美國國務院有關機構,以全球接觸為名,行宣傳滲透之實,是虛假資訊的策源地及認知作戰的指揮所。 發言人又指,從冷戰時期發起知更鳥計劃,收買媒體操縱輿論,到新世紀對伊拉克、敘利亞發動侵略戰爭,再到編造世紀謊言污蔑中國治疆政策,事實一再證明美國是名副其實的謊言帝國。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危機迫近之際,國會眾議院通過共和黨提出的短期開支法案。 法案為聯邦政府運作45天提供資金,但凍結對烏克蘭的援助,在民主黨支持,法案獲335票贊成、91票反對通過。其中90票反對來自共和黨。 法案仍然交予參議院表決。
北京和華府正在推進中美高階官員交流,雙方開始側重於接觸,以確保大國競爭關係不會演變成衝突。過去數月來,多位美國高階官員訪中,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及商務部長雷蒙多。
【本報訊】假難民衍生治安問題,濫用免遣返聲請審核機制不斷上訴拖延留港,浪費公帑。有學者指今次案件反映在南亞人士眼中本港已成為一個「偷渡天堂」,直言他們「偷渡嚟偷渡去」,來去無蹤,毫無紀錄,留港作奸犯科無人知。議員則關注酷刑聲請機制,否則消耗公帑如無底深潭,促請有關當局正視問題,盡快解決假難民問題。
(法新社馬爾他姆迪納29日電) 法國、義大利、希臘等9個地中海和南歐國家的領袖今天呼籲歐洲聯盟(EU)「大幅加強」行動,從源頭處理棘手的移民問題,包含移民的母國和他們過境的國家。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主張要有「一致的歐洲因應方案」,呼籲各國「與義大利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們必須展現與(移民)首先入境的所有(歐盟)國家團結一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德國財政部部長林德納,在德國法蘭克福共同主持第三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雙方同意加強財金領域合作,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擴大雙向市場開放。 國家財政部在網站刊登的聯合聲明指出,雙方重申對話機制是中德就財金領域戰略性、全域性、長期性問題開展雙邊溝通和政策協調的重要平台。雙方致力於通過多雙邊管道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中德雙方致力於共同推動完善國際經濟治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援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非歧視、公平、開放、包容、公正、可持續和透明的多邊貿易體制。 雙方達成25條共識,一致認為經濟合作對中德兩國有利,加強雙邊經濟關係有助於實現優勢互補。雙方承諾在公平競爭基礎上共同努力擴大雙向市場准入,深化可持續貿易投資合作。
美國總統拜登強調,美國將繼續支持烏克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允許美國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 拜登較早時簽署一項為期45日的短期開支法案,暫時避免聯邦政府出現停擺,這項法案不包括對烏克蘭的援助。參議院兩黨高級領袖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打算在未來幾星期內,確保美國政府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支持。 自俄羅斯去年2月出兵烏克蘭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大約46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拜登已經請求另外240億美元的進一步援助,但遭到強硬派共和黨人反對。
東歐衝突再起,聯合國難民署(UNHCR)10月1日表示,自亞塞拜然9月下旬宣布對有主權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區」)用兵,10萬難民湧入亞美尼亞。UNHCR發布的影片顯示,在亞美尼亞南部的休尼克省(Syunik),許多民眾席地而坐等候巴士,接受聯合國工作人員的協助;難民悲傷落淚,在路上塞了29小時,只為逃離戰火、尋得安全的棲身之所。 空拍畫面顯示,休尼克省的第二大城鎮哥里斯(Goris)市中心廣場,至少數百名難民聚集,現場有各類援助車輛、帳篷與物資;UNHCR也疾呼目前迫切需要國際援助。聯合國特派團1日也進入卡納區,成為30年首次國際機構進駐該地區。 衝突之前,納卡地區約12萬人口,難民表示,儘管亞塞拜然承諾安全,但他們仍憂心遭到迫害甚至種族清洗。納卡區雖長期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人口主要由亞美尼亞人組成,且由分離主義政府統治約30年。 如今衝突已釀百死,亞美尼亞分離主義政府同意繳械投降、併入亞塞拜然,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與亞美尼亞總理帕辛揚(Nikol Pashinyan)預計10月5日在西班牙會面,接受西方安排的調解會議,望解決多年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