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購物團南下 只吃團餐不蒲吧

通關後訪港的內地客,不少為參加低價鴨仔團的中老年人。
通關後訪港的內地客,不少為參加低價鴨仔團的中老年人。

【本報訊】新冠疫情肆虐下,中港兩地封關超過3年。防疫期間改變市民生活模式,其中之一是兩地人民都減少夜生活,無論食肆或商店都提早打烊,而主打夜生活的酒吧,即使未有受防疫規限時,光顧的客人亦大不如前。直至年初中港兩地通關,政府於3月起解除最後一道防疫界線「口罩令」,不少市民重展笑容。原以為遊客重臨能夠令酒吧熱鬧起來的景象未見,闊別香港多時的內地遊客,卻是一團團中老年人用廉價參與,只吃團餐,甚至引起地區紛爭的低價旅遊團。

街道聚集煲煙 引起地區紛爭

疫情前的土瓜灣屬於內地低價團集中地,自年初開關後,一團團頭戴紅帽子,以「鴨仔團」形式跟着導遊的內地旅客再次聚集當區。這些團客並非高消費客群,日間大多到區內購物,到指定酒樓用餐,而低廉的團餐亦引起爭議。同時內地旅客在街道聚集,吸煙等不文明問題,也惹來社區不滿,旅遊業監管局最近更下達新令,要求旅行團不得在同區購物後再用餐,土瓜灣一間專門做團餐的酒樓最終結業收場。

過往訪港內地客不乏豪客,他們日間到名店掃貨,晚上亦會到酒吧消遣享樂。在西環居住的陳小姐稱,西環一帶酒吧自年初全面開關後,外國顧客大減,而她經常光顧的酒吧就甚少內地客,反而街道的內地人有所增加,只是不太察覺內地客到酒吧消遣。

再者,疫情亦改變飲酒人士的消遣模式,傾向相約朋友到私人場所飲酒,一來較高私隱,二來亦相對酒吧便宜,甚至衍生上門調酒師服務,亦衝擊傳統酒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