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甄別品牌使用的骯髒「環保」手段
人們在購買「環保」產品時需要格外小心,因為標榜「可堆肥」、「可回收」、「有機」這些廣告字眼的產品也不一定與實際情況相符。
環保能帶來巨大收益。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產品看起來對社會和環境有益,66% 的消費者也願意支付較高價格購買。
「漂綠」行為是指一些公司發佈誤導資訊或者誇大其詞,從而在超市獲得比競爭對手更佳的上架位置。從蛋類到肥皂等產品,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環保網絡名人 Mandy Spooner 在接受 Yahoo News 採訪時表示,「漂綠」公司敗壞了那些真正實踐環保事業公司的聲譽,令消費者對綠色品牌「漸漸失去信心」。
她指責:「這種行徑真是太可恥,非常沒有道德!
消費者期望產品和包裝能變得環保,這為公司帶來很大壓力。對此,他們竟然誇大自己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付出的努力,這實在令人遺憾。」
公司被指控漂綠的三個範例
一款韓國美容產品在標籤上註明「你好,我是一個紙樽」(原文如此),但實際上內層是用塑膠製成。
一款澳洲尿布品牌標榜其產品 100% 可生物降解,卻包含塑膠成分。
一間美國飲品連鎖企業使用新蓋子取代塑膠吸管,而這種新蓋子竟然含有更高的塑膠成分。
公司漂綠產品的常用伎倆
漂綠行為可能會對製造商造成嚴重後果,而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 (ACCC) 更告誡製造商,產品帶來的整體印象不得誤導消費者。
公司所用的其中一些漂綠伎倆包括使用看起來純天然的圖像、激動人心的口號(例如「拯救地球」)以及含糊的術語(例如「為環保出一分力」)。
即使是「可生物降解」及「可堆肥」這些字眼也變得比剛出現時更加複雜,因為許多產品根本無法在後院堆肥箱中處理,而是需要特定商業條件才能分解。
為什麼「可回收」不等於「會被回收」
另一款經常被漂綠的產品是樽裝水。無論公司宣稱他們的水多麼自然、純淨,實際上他們通常都是將水裝在膠樽中運送數千公里,消耗大量石油能源。
消費者希望垃圾袋變得更加環保。因此,一些品牌宣傳自己的產品是「綠色產品」,而實際上其產品成分只包含少量植物材料,大部分仍為塑膠。
「可回收」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另一個詞語,這是因為產品可以回收並不代表它們會被回收。
澳洲每年會消耗 340 萬公噸的塑膠,數量驚人,而其中僅有 12% 會被回收。
有一個簡單方法,能確保所購買的產品確實為可持續產品
Spooner 女士根據經驗向消費者推薦一種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每次都翻到包裝背面,閱讀細字部分的內容。
如果包裝背面的聲明內容含糊其詞或者難以理解,消費者可以花點時間傳送電郵給該公司詢問,以便了解清楚。
這樣做不會花很多時間,因為當消費者整合出值得信賴的產品清單後,他們就能自信地快速購物。
Spooner 女士認為消費者有義務確保購買的產品合乎道德且可持續,因為我們今天購物時所做的決定會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她說道:「母親這個身分絕對會影響我作出的決定,
「我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子孫後代著想。」
此文章屬於 Yahoo 的「拯救地球的簡單方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