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金錢雞

(綜合報道)香港人生活忙碌,時間就是金錢,一些花工夫製作的懷舊菜已成絕響。近日老父談及金錢雞的美味,引起小記興趣,尋訪這罕有手工菜,發覺多數中式食肆已不願製作,幸好元朗金記燒臘老闆每天仍一絲不苟燒製金錢雞,令香港人可嘗到這懷舊風味。 位於元朗的金記燒臘,由老闆譚漢華於一九七五年創立,他十九歲時,到現已結業的金菊園學藝,他拿手的金錢雞,便在這昔年極負盛名燒臘店學來。譚漢華說此手工菜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不少廣州燒臘師傅因逃避戰火來港,但當時生活困苦,購買燒臘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有師傅將豬柳脢、冰肉(豬肥膏)及雞肝,像古銅錢般串起來燒製,為增加噱頭,改了一個很貴氣名字--金錢雞,大家才吃到這惹味又便宜的燒味。 金錢雞製作繁複,首先以砂糖醃製豬肥膏,令肥油滲出,雞肝及柳脢分別用叉燒熟醬醃製。譚先生坦言:「坊間很少師傅懂得用此法醃製燒味,熟醬製作極花工夫,以磨豉醬、柱侯醬、麻醬、南乳、玫瑰露酒等配料,加入玉桂、陳皮、甘草等藥材煮製,用來醃製豬肉及雞肝,味道富層次感。」製作金錢雞極考刀功,三種材料切得極薄,吃時可感受到柳脢、雞肝及冰肉交融一起,油潤甘香,加上惹味醬料,令人不禁多添幾碗白飯! 問譚漢華為何選擇燒臘這行,他回憶道:「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艱苦,做燒味師傅,除有薪金,還包食宿,為生活便投身這行。」譚漢華滿師後在元朗自立門戶,他對待員工有如摯親,夥計做錯事只會循循善誘,從不責罵。小記訪問過不少燒臘店,首次遇到這樣溫文有禮大師傅,由於人情味濃厚,連清潔工人也特別賣力,廚房沒藏油迹,不少員工跟隨多年,從不轉工。 與譚先生閒談時,負責「斬料」的師傅端出燒鵝給記者品嘗,原來他是譚漢華的親弟,默默跟隨兄長二十多年。不少飲食名店,親友共事後都會起爭執,但他們二人感情親厚,譚漢華經常分擔工作,弟弟忙斬料,他便幫忙醃肉。小記吃了一口燒鵝,發覺外皮鬆化,鵝肉入味,原來秘訣是在鵝翼下刺一個洞,燒製時肉汁四滲,燒鵝才會香口惹味。再試吃乳豬、燒肉,同樣不遜色,譚漢華表示,他從前在地下挖洞,以木柴將洞壁燒紅,才放入乳豬、豬肉燒製,朝早出爐,晚上外皮仍然香脆,近年政府立例管制,只好改用「太空爐」,但製成的燒肉,外皮數小時便變軟,為保持香脆,只好每天增加燒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