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旅遊業沙頭角解禁 議員倡開放中英街吸客

中英街內的人像雕刻。
中英街內的人像雕刻。

政府在去年6月開放位於新界北區的禁區「沙頭角」,予旅行團參觀。新界北直選議員張欣宇認為鄰近同為禁區的「中英街」具歷史文化特色,倡一同開放,並倣效內地容許市民網上申請通行證或設配額制。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指靠沙頭角的吸引力不足,若加上該地年底落成的仿古火車站,配合中英街的歷史元素成為深度遊路線,可吸引更多遊客。

1951年,由於邊境局勢不穩,加上大量難民湧入,港英政府決定把原本可供華界和英界居民自由來往,接壤深圳的沙頭角列位禁區,位於範圍內的「沙頭角墟」和相鄰的中英街,從此成為禁區,市民到訪沙頭角墟,需要當地居民擔保,才能申請禁區紙進出「沙頭角墟」。至於中英街則屬「禁區中的禁區」,即使獲居民擔保,亦難以取得禁區紙。但居於沙頭角的居民仍可出入兩地,甚至到中英街的茶樓品茗。

本報記者曾到訪沙頭角墟和中英街一帶,發現墟內人數、景點不多,只有部分特色的壁畫、歷史建築和香港最長的碼頭「沙頭角公眾碼頭」等,儼如一個恬靜的小社區。

有豐富客家歷史元素

但踏進中英街檢查站後,讓人感覺回到50年前。事實上,中英街屬中港兩地禁區,由兩地共管,惟未明確的地理分界,中港各佔一邊。除此獨特的安排外,街上有多個歷史建築,例如有超過100年歷史的石碑、「警世鐘」、記錄當時兩地的人像雕刻等,加上街內商店建築陳舊。據記者現場所見,有數團一行20人的內地旅行團到訪,但未見香港旅行團。

為推動旅遊業,政府早前開放禁區沙頭角讓市民遊覽。但身兼北部都會諮詢委員會成員的張欣宇認為單開放沙頭角並不足夠,建議倣效內地開放中英街。他指中英街和沙頭角墟歷史元素豐富,且有客家歷史,可以發展文創,加上「香港只有半條街」認為潛力有限,認為開放兩地可提供更多旅遊點。

張欣宇又建議為減低對沙頭角居民的影響,維持禁區安排,但每日設5,000至一萬人的配額,讓市民和外地遊客遊覽。同時提供網上申請禁區紙服務方便市民。他透露將於下次的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會議上提出有關建議。

對於開放中英街,李冠洪支持之餘,又指沙頭角墟有歷史文化特色,他認為同時開放兩地會更吸引市民及遊客,前來揭開禁區的神秘面紗。就有關建議,當局回覆本報查詢時指為管控走私等跨境犯罪活動,「中英街不會開放予遊客從香港沙頭角進入」。對此張欣宇直言港府從保安理由考慮中英街安排,認為「嘥咗」,而李冠洪則認為過去走私數量不多,做法為「因小失大」。記者林彥汛

中英街內的界碑。
中英街內的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