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國際】新冠病毒襲全球 英美疫情失控

今年人類面對史無前例嚴重疫災,各國以不同方式抗疫,有國家立即推行封鎖政策,有國家則以無為而治方式「佛系」抗疫;新冠病毒傳播力驚人,有城市早期抗疫成功,卻因疏忽再度失陷。有泱泱大國暴露了危機處理差勁,疫情至今仍然失控。

今年人類面對史無前例嚴重疫災,各國以不同方式抗疫
今年人類面對史無前例嚴重疫災,各國以不同方式抗疫

彭博社早前公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抗逆力排名」(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總結全球抗疫成績。香港排第13,成績中規中矩,排前列的分別有第2的台灣,第5的新加坡,第7的日本,然而英美則分別排30和37,抗疫水平比排26的伊拉克,與排29的巴基斯坦更差。

以下總結今中國內地以外主要地區的抗疫情況:

台灣市民配合防疫

今年初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後,隨即要應付疫情。

根據數字, 目前台灣累計766例確診,只有55宗屬本土病例,已超過8個月沒有本土個案,因此被稱為抗疫典範。

台政府很早就對初時的疫情爆發地點——武漢的直航班機登機檢疫,堵截第一波,加上台政府很早就展開了全民宣傳—年初在政務委員唐鳳推動下,台灣增加了抗疫資訊透明度,又設立口罩平台等,供民眾查詢。

台灣已超過8個月沒有本土個案,被稱為抗疫典範 (Photo by Ceng Shou Yi/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台灣已超過8個月沒有本土個案,被稱為抗疫典範 (Photo by Ceng Shou Yi/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市民了解抗疫的重要性,防疫意識大大加強。台灣至今被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的有14萬人,拒絕居家隔離的只有19件宗,反映大部分市民配合防疫。

此外,早期在台有4000萬片口罩的儲備下,當局依然堅持加強口罩生產量能至一日2000萬片,未雨綢繆,最終反而成為口罩輸出地區。

新加坡一半外勞感染

新加坡在疫情初期主張不需要戴口罩,靠本身公共衛生意識防疫,但4月後疫情第二波本土感染全面爆發,社區群體感染出現,總理李顯龍於是扭轉方針,執行全國「半封城」的「斷路器」(circuit breaker)策略,禁止私人與公共場所聚會以及關閉商店等。李顯龍上載戴口罩照片到facebook,示意國民加強抗疫。

目前新加坡社區感染經已受控,但累計已有15.2萬外籍勞工感染新冠肺炎,佔總外勞約一半。外勞4月至今仍被區隔引起爭議,仍有大批外勞可能確診;外勞宿舍居住環境狹窄,是做成大規模感染的主要原因。李顯龍承認新加坡在抗疫工作「不完美」,稱如果更早了解病毒,就能更果斷抗疫。

香港成績佳終失守

香港人經過2003年「沙士」慘痛教訓,市民防疫意識強,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很早就戴上口罩,上半年的抗疫表現佳。港人善於利用國際優勢,全球搜羅抗疫物資,口罩短缺了一段短時間,很快就供應充足。香港人口稠密,但以每百萬人口感染率計,上半年香港只次於中國內地、台灣和澳門,感染率和死亡率都相當低。

然而香港屬外向型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旅遊,難以全面斷絕外間交流,豁免檢疫亦成為疫情再度爆發的關鍵。3月時本港已加强檢疫程序,禁止所有境外的非香港居民入境,抵港的香港居民都必須接受強制隔離14日,亦創下21天未確認本地病例記錄,但到7月,多名獲豁免檢疫的貨機、貨船人員先後確診,一名廚師染病後擴散,不同地區均有本地感染病例,疫情再度爆發,有人直接以「香港失守」來形容。

抗疫一整年,香港人終於疲累了,11月開始爆發的院舍群組和跳舞群組Photographer: Chan Long Hei/Bloomberg
抗疫一整年,香港人終於疲累了,11月開始爆發的院舍群組和跳舞群組Photographer: Chan Long Hei/Bloomberg

不過在香港人同心抗疫下,病例也終於緩和,9月食肆堂食開始放寬。但抗疫一整年,香港人終於疲累了,11月開始爆發院舍群組和跳舞群組。踏入12月,最少15個群組爆發,「淘大翻版」麗晶花園與東頭村貴東樓群組、沙田一田百貨群組等等,疫情遍布18區,重症年輕化,均令港人憂心忡忡。

英國群體免疫失敗

英國早期主張「佛系防疫」,不檢測、輕症不治療、不停課,長遠希望透過感染出現抗體,達至群體免疫,政策引來輿論譁然。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於3月時確診,一度進入重症病房,以自身嘗試「免疫」,但科學上未能證明新冠病毒能夠百分之百免疫,約翰遜在11月接觸確診議員後須再度隔離。

約翰遜不相信全國封鎖政策可抗疫,間接導致英國在是否封鎖全國一事上議而不決,反應慢人一拍。聖誕節前,英國單日新增近36000人感染,英國衛生大臣才表示新冠病毒在英國經已變種,傳播力比之前高70%,傳播已經失控。群體免疫失敗,英國疫情告急,英國終於要緊急封城,倫敦車站出現逃亡潮,同時英國遭全球多國封鎖,陷入抗疫以來最嚴崚的困境。

相關文章:

美國戴口罩政治化

自從疫情在美國爆發開始,總統特朗普一直低估疫情,消極應對病毒檢測;政府下達的防疫指南沒強制性,導致美國人在是否應該戴口罩、限制人流等抗疫重點上,缺乏統一方針,民間對病毒了解不透徹。本來,美國政府內部專家早在1月提出建議保持社交距離,但特朗普要在3月中才實施,錯過了防疫黃金機會。

美國在戴不戴口罩的問題上一直採取消極態度,而且成為了政治問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6月份調查,共和黨人稱戴口罩比例是49%,民主黨人是83%,多個州份「戴口罩」卻成為了政治議題,被共和黨人認為是民主黨的競選策略。

特朗普遲遲不戴口罩,最終確診新冠肺炎
特朗普遲遲不戴口罩,最終確診新冠肺炎 (Photo by Jabin Botsford/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特朗普本人在7月時探訪華盛頓一個軍方醫療中心時,才首度在公開場合戴口罩,然而他仍堅持戴口罩「要看時間和場合」,並非強制。後來,美國白宮終於爆發確診群組,特朗普在10月初確診新冠,出院後第一時間也是摘下口罩示人,淡化疫情威脅。

目前美國至少至少31.9萬人死亡,1800萬人感染,12月中單日新增27萬個病例,離成功抗疫遙遙無期。 英國新冠病毒出現變種,但美國暫未考慮封關 ,美國的命運,已押注在疫苗研發和產能之上。

相關文章:

日本為經濟賠上抗疫

以公共衛生和紀律著名的日本,疫情在3月初正式爆發,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宣布東京、大阪、埼玉、千葉、神奈川、兵庫和福岡7個都道府縣進入緊急狀態,並呼籲國民盡量避開「三密」(密閉、密集和密切接觸)環境。「三密」最早由厚勞省在2月提出,「密」後來亦成為了2020日本年度漢字,記錄疫情時代的「三密大作戰」。

為救經濟而不惜推出國內旅遊振興計劃Go To Travel,引起極大爭議 (Photo by Kazuhiro NOGI / AFP) (Photo by 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為救經濟而不惜推出國內旅遊振興計劃Go To Travel,引起極大爭議 (Photo by Kazuhiro NOGI / AFP) (Photo by KAZUHIRO NOGI/AFP via Getty Images)

雖然日本人公共衛生超卓,但疫情重創日本觀光業及零售產業,加上東京奧運延期損失慘重,日本政府於7月份決定推出國內旅遊振興計劃「Go To Travel Campaign(Go To トラベルキャンペーン),然而先後兩輪「GO TO Travel」,卻惹來與抗疫矛盾的極大爭議。

踏入12月,日本疫情反彈,特別是醫療機關的感染範圍正在擴大,東京首破單日500確診人數,該計劃終於被叫停,但市民因政府一意孤行,對新上任的首相菅義偉內閣的支持度大跌。目前日本每天全國確診人數超過3000人,但由於政府未有強制市民活動,沒再發布緊急狀態,東京許多餐館都不顧政府請求,在晚上22點後仍然繼續營業,情況堪憂。

《回顧2020》

回顧2020年,香港以至國際風起雲湧,新型肺炎蔓延全球,香港《逃犯條例》風波演變至《港區國安法》,美國大選爭議不斷,年內娛樂圈有喜、有悲,請即瀏覽專題網頁,讓我們回顧一起走過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