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銀行家買豪宅對後市的啟示

滙豐投資管理環球行政總裁、來自法國的馬禮豪(Nicholas Moreau),剛於本月初豪擲5000萬元,購入中半山老牌豪宅世紀大廈一伙低層A室單位。
滙豐投資管理環球行政總裁、來自法國的馬禮豪(Nicholas Moreau),剛於本月初豪擲5000萬元,購入中半山老牌豪宅世紀大廈一伙低層A室單位。

本港經濟前景漸趨穩定,正如本欄早前在〈豪宅區大遷徙〉一文提到,不少跨國金融機構陸續把海外高層重新派駐香港,帶動豪宅區租務暢旺。事實上,要判斷外資機構如何看待香港前途,除了聽其管理層「用把口講」,更重要是看他們怎樣部署「自己錢」。好似摩根大通、星展、滙控等銀行的高層,近日相繼一擲千金入市購買豪宅,或許顯示在這批「國際級銀行家」眼中,現時香港樓價已經不算太貴。

據本報昨日獨家報道,渣打近日把三名高層由原本常駐新加坡,改為駐紮於香港,這三位猛將分別為徐仲薇(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行政總裁)、洪子寓(私人銀行全球主管兼大中華、北亞區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主管)及張曉蕾(金融機構業務全球聯席總裁)。

國際大行調兵回港

在此之前,不少國際銀行也有同類「調兵遣將」動作,例如花旗集團(Citigroup)的日本、北亞及澳洲區域及銀行業務主管Marc Luet原本常駐東京,近日已把辦公室搬來香港。瑞銀(UBS)更加進取,把該集團的全球財富管理聯席總裁Iqbal Khan從瑞士派駐香港;瑞銀CEO Sergio Ermotti早前還預言,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的資產規模在2027年或之前將會超越瑞士,登上全球冠軍寶座。

這些管理層調派值得關注,皆因金融行業「向錢看」,尤其是各機構近年都要精簡架構、緊縮成本;在此情況下,國際大行若然不看好某個市場發展前景,不太可能把高薪厚職的將帥派往當地。綜合業界高層現時普遍看法,儘管自2000年起的全球化3.0(以2001年中國「入世」為標誌,直到2018年中美貿易戰及2019年新冠疫情接近尾聲)難以恢復舊貌,但在未來的全球化4.0時代,即使東西方經濟日益割裂,香港始終仍會是東方世界重要的金融樞紐,任何國際機構都不容輕言放棄這個陣地。

當然,跨國企業高層最擅長講漂亮的門面說話,所以除了聽他們「講什麼」,還須看其「做什麼」。在辦公室根據地變動以外,更重要的可能是觀察這些管理層如何運用「自己錢」。例如滙豐投資管理環球行政總裁、來自法國的馬禮豪(Nicholas Moreau),剛於本月初豪擲5000萬元,購入中半山老牌豪宅世紀大廈一伙低層A室單位,實用面積2041方呎,平均呎價約2.45萬元。而在9月份,星展香港行政總裁、來自厄瓜多爾的龐華毅(Sebastian Paredes),亦花4940萬元購入跑馬地THE ASTER頂層31樓B室特色戶,實用面積1249方呎,平均呎價達3.95萬元。

在較早前的6月份,根據市場消息,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亞洲董事總經理劉君博(Ulysses Lau)、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北亞區市場主管溫國偉(Bryce Wan)亦相繼入市,分別花6750萬元和1726萬元,購入何文田ST. GEORGE'S MANSIONS的1839方呎和黃竹坑揚海的553方呎單位。

星展香港行政總裁、來自厄瓜多爾的龐華毅(Sebastian Paredes),亦花4940萬元購入跑馬地THE ASTER頂層31樓B室特色戶。
星展香港行政總裁、來自厄瓜多爾的龐華毅(Sebastian Paredes),亦花4940萬元購入跑馬地THE ASTER頂層31樓B室特色戶。

金融界神鵰俠侶入市

除了上述「現役銀行家」,還有金融界的「神鵰俠侶」、聯交所前行政總裁袁天凡(Francis)及恒生銀行前行政總裁李慧敏(Rose)兩夫婦,據報在5月份斥1520萬元購入貝沙灣7座一伙中層B室單位,實用面積734方呎,平均呎價僅約2萬元,故當時被形容為「撈底價」。

猶記得袁氏伉儷於2015年以15億元「天價」把山頂白加道22號獨立屋豪宅售予馬雲,隨後兩夫婦用3.75億元購入東半山傲璇(OPUS)一伙5000多呎單位自住,一賣一買套現「淨袋」10多億元。

及至2021年12月份,當時樓市仍處高位,袁氏伉儷據報再以5350萬元,沽出西半山豪宅敦皓一伙1326方呎單位,平均呎價達3.75萬元。換言之,這對「神鵰俠侶」歷來睇市眼光頗為精準,他倆近日由「沽貨」轉為「入市」,最新動態值得參考。

聯交所前行政總裁袁天凡(Francis)及恒生銀行前行政總裁李慧敏(Rose)兩夫婦,據報在5月份斥1520萬元購入貝沙灣7座一伙中層B室單位。
聯交所前行政總裁袁天凡(Francis)及恒生銀行前行政總裁李慧敏(Rose)兩夫婦,據報在5月份斥1520萬元購入貝沙灣7座一伙中層B室單位。

講到底,任何市場都是「有買有賣」,有人睇淡有人睇好實屬正常。況且經濟形勢向來多變數,即使是國際級銀行家的看法也不一定100%準確,否則歷史上就不會有「雷曼爆煲」之類金融災難。

無論如何,國際大行被視為代表着「聰明錢」,這些大行高層的私人投資更屬「自己錢」,其流向始終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香港樓價貴不貴?從普羅大眾角度看,據Demographia在6月份發布最新統計,本港樓價中位數相當於家庭收入中位數16.7倍,雖較高峰期(20.8倍)回落,仍屬「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但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樓市購買力除了來自普通市民,潛在買家還包括「收入遠超中位數」的世界各地有錢人及「打工皇帝」。尤其是隨着港府「撤辣」及放寬按揭條件,兼逢美元進入減息周期,從國際高端資產配置角度看,當世紀大廈、貝沙灣的呎價回落至2萬多元,對於「買得起」這些豪宅的部分人來說,或許已經不算太貴。

高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