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研擴每周股票期權範圍 首批僅限10股今應市 涉滙控騰訊

David Lutz指出,港交所對增加每周期權的個股數目沒有設下時間表。(何澤攝)
David Lutz指出,港交所對增加每周期權的個股數目沒有設下時間表。(何澤攝)

港交所(0388.HK)今日正式推出每周股票期權合約,是亞洲首批每周股票期權,涉及滙控(0005.HK)、騰訊(0700.HK)、美團(3690.HK)等10隻大價股。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部高級副總裁David Lutz表示,會視乎市場反應,考慮於未來擴大每周期權的個股範圍,並預期每周期權的市佔率未來會有增長。

每周期權與傳統月度期權的最大分別,主要在於每周期權的到期日是每周最後一個營業日,而非如月度期權般,在每月倒數第二個營業日到期。

隨着每周期權在全球愈趨普及,港交所早於2019年已推出恒指及國指的每周期權合約,今年9月再新增科指每周期權。

個股期權方面,現時本港共有126隻上市股份可供買賣月度期權,至於港交所今日推出的每周股票期權,是亞洲首批每周股票期權,惟只覆蓋126股當中10隻股票。

Lutz解釋,股份本身的波動性高低,是港交所考慮是否挑選其推出股票期權的原則之一,因股份波動性愈高,意味其對沖及交投需要愈大。儘管港交所有意進一步增加每周期權的個股數目,但Lutz強調沒有就此設下時間表。

恒指每周期權面世5年時間,Lutz指現時佔整體港交所的恒指期權系列產品成交量約35%,較推出首年時的約10%佔比大增。至於今年9月才進入市場的科指每周期權,Lutz透露,暫時於港交所整體科指期權系列當中,成交量佔比為10%。根據恒指每周期權的發展經驗,他相信整體每周期權的市佔率,隨着時間過去會有顯著增長。

時間較月度期權靈活

Lutz又說,窩輪發行商是期權市場重要持份者,因他們有需要在衍生工具市場上對沖風險。港交所之前亦曾就個股每周期權與窩輪發行商接觸,認為他們整體上支持港交所推出有關產品。他補充,現時港交所有29間造市商協助維持期權流動性,以保持期權合約較窄買賣差價。

被問到每周期權與月度期權的分別,Lutz形容每周期權於時間上相對更具靈活性,可容許針對特定經濟數據或業績公告的投資者,選擇更精準的時間點作投資部署,「如果你只需要一個星期,就不需要購買月度期權。」他解釋,由於每周期權到期日較短,故期權金比月度期權低。

每周期權的另一優點是能夠提高投資者交易靈活性,Lutz指很多持有相關指數或股票長倉的投資者,希望透過出售認沽期權反向套利,但選擇月度期權就只能每月出售期權一次,每周期權則增加了有關方面的彈性。

頻繁買賣增交易成本

曾利用月度期權作對沖工具的iFAST Global Markets投資總監溫鋼城提醒,由於相對月度期權較快到期,每周期權時間值損耗自然亦較快;而且相對於月度期權,投資者交易每周期權可能涉及更頻繁買賣,故交易成本可能較高。

經常交易美股期權的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馮宏遠說,參考美國期權市場的經驗,同一個股的每周期權,交投普遍低於其月度期權,因此其買賣差價會相對月度合約為闊。他又提到,投資者亦須留意每周期權的波動性普遍較月度期權為高。

作為窩輪發行,法興證券上市產品銷售部董事蔡秀虹認為,市場上產品多元化屬好事,該行一向致力在開價上提供較窄買賣差價、較大流通量,以及高穩定性,且不止聚焦於港股市場,今年6月更推出了8隻美股個股窩輪。

採訪、撰文:余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