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心慌慌 減食魚生避禍

市民點睇
市民點睇

【本報訊】在日本核污水陰霾下,港人普遍「心慌慌」,既想繼續吃日本菜,但又擔心核輻射損害身體。部分人指會減少食魚生、壽司,亦有人已趁核污水排放前「大快朵頤」,打算未來一兩年停食日本海產。多人期望政府多公布日本水產的檢測數據,方便判斷食物安全性。

要求當局加強公布數據

蕭先生表示,平日都會到多間連鎖店食壽司,間中亦叫外賣刺身回家享用。雖然擔心核污水排放後的食物安全,但指若食物能於本地銷售,應該已符合世界衞生組織標準,並通過香港抽驗把關,因此會照常進食日本海產,但會由平時一周兩餐,減至兩周一餐,相信「食少少唔怕」。他坦言,核污水排放量多,未清楚長期對環境的影響,會密切留意。他認為政府實施禁進口令的措施合理,但未太了解所涵蓋的食物範圍,期望當局多公布資訊,釋除市民疑慮。

平時較少食日本菜的李先生說,早於兩個月前,趁日本未排放核污水,已食多一兩次壽司,打算未來一至兩年都暫時停吃日本料理。他續稱,日本海產都比較新鮮,期望未來會有證明確認食材安全食用。孔小姐亦說,平時較少吃魚生,現在更擔心對身體不好,會再減少進食的次數,「少吃就不驚」。

而方先生則稱,已於日本宣布打算排放核污水時,大減食壽司刺身的次數,擔心日本提早偷偷排放核污水,現時只會一個月食一次,有研究已指海產的核輻射含量已上升。對於政府禁水產令,他認為市民會自行判斷是否繼續食,他打算停食半年,希望政府多公布檢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