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成因|中大研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引致胃癌風險增

胃癌在全球第五常見癌症,亦是香港第六大癌症。幽門螺旋菌感染雖說是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但其實只有1%至3%感染者會患上胃癌。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的細菌可引致胃癌。研究第一作者和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博士表示,研究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損害胃黏膜屏障功能和促使細胞增殖,改變胃部的微生態,使腫瘤更易生長。

胃癌成因|常見於蛀牙等口腔疾病

研究團隊就此進行相關研究,分析患有胃炎、胃癌前期病變(包括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患者的胃部微生物群,發現他們的胃黏膜有五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包括咽峽炎鏈球菌。咽峽炎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口腔、鼻咽、胃腸道和陰道,可以進入體內所有無菌部位,引起侵襲性感染。

由於咽峽炎鏈球菌可以適應pH 3-5酸性較高的環境,所以能夠在胃黏膜中存活及定植。團隊的實驗室數據顯示,咽峽炎鏈球菌的感染十分普遍,可以在5成至7成中國人群的胃黏膜內檢測得到,相比幽門螺旋菌的感染率約為4成。

胃癌成因|誘發胃炎 長遠促使胃癌發展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咽峽炎鏈球菌如何誘發炎症及引致胃癌。他們發現小鼠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就會出現急性胃炎,然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研究人員繼而探究相關的癌變機制,發現咽峽炎鏈球菌的表面蛋白TMPC與胃部的上皮細胞受體ANXA2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使咽峽炎鏈球菌可以在胃黏膜中定植,並啟動MAPK信號通路促使癌變。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教授表示:「我們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的數據,發現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有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確立了咽峽炎鏈球菌的致癌過程及機制。我們下一步將研究以此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另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教授表示:「大眾普遍認識的胃癌風險因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和家族遺傳。我們此項研究發現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存在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為理解胃癌發病機制開拓了全新方向。更值得關注的是,倘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產生癌前病變和胃癌的風險會顯著升高。」

研究結果已於生物學國際頂尖期刊《細胞》上發表,亦是中大首份主理的研究論文登上此期刊。

Text:Fion



延伸閱讀:

  1. 身體檢查推介2024|15間體檢中心/私家醫院體檢套餐 | body check價錢比較

  2. 大腸癌|從耳朵和臉能看出大腸癌?中醫警告這些症狀快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