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女校重建 活化歷史建築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新學年剛開始,亦標誌中西區百年傳統名校英華女學校正式展開重建,暫時遷往深水區德貞女子中學前校舍,直至一六年底重建完成。校長李石玉如接受本報專訪時指,重建校舍計畫中,將會活化校內被評為暫定三級歷史建築的斜頂建築物為文物館,保存該校百年來的歷史;又透露已為重建籌得逾六千萬元,最大捐款額為一千萬元,屬一名上世紀六十年代校友捐出的部分公積金。 位於中環羅便臣道的英華女學校校舍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依山而建,活動空間只得約四千平方米,遠低於標準校舍,故○七年正式計畫重建,當中最備受關注是如何保育校內建於一九二六年、被評為暫定三級歷史建築的斜頂建築物,亦是本港首所幼稚園的所在地。 校長李石玉如指,已成立保育小組,全面保留該幢建築物。「校方已邀請擁有豐富文物保育經驗的校友兼建築師,活化建築物成文物館,展示學校如一九一三年的註冊證及前任校長的MBE大英帝國勳銜等文物。」 李石玉如指,重建計畫包括拆卸學校隔壁、由政府租予香港科技專上書院的建築物,令新校舍面積增至近七千平方米,並增設可容納二百人的小劇院,進行演講及辯論比賽。 不過,舊校舍與科專的建築物相隔一個私人屋苑的停車場出入口,李石玉如坦言設計雖不是最理想,但已為學生出入作安全評估。「校方統計過該出入口的車輛流量,最多只是午飯時有約二十輛車經過,加上舊校舍將為教學大樓,科專建築物只作文娛用途,相信不會威脅學生安全。」 英華女學校於一○年起呼籲校友為重建捐款,李石玉如透露,目標是至少籌得八千萬至九千萬元,現時已籌得六千萬元,至今最大捐款額為一千萬元,由一名六十年代校友捐出。「該校友就讀於六十年代停辦了的英華女學校小學部,因家境貧困而獲半免學費,深受感動,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仍捐出部分公積金重建校舍。」她又指,最感動則是有首屆文憑試考生捐出暑期工的第一份薪金,共三千元。 由中西區遷往較「草根」的深水區,李石玉如坦言,曾因此而擔心生源,惟最終不但未有影響收生,反而錄取了更多新界及九龍區的學生,甚至有學生舉家遷到深水區,方便上學。她指,半山的舊校舍環境清幽,深水則是草根階層集中地,但不希望學生認為自己「落難」到深水,而是歡送舊校舍,嘗試投入於另一社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