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策】次季港股先築底 4月吸納贏面高

【談股論策】次季港股先築底 4月吸納贏面高

港股踏入第二季,資料顯示恒指過往數據表現不差,近期歐美與中國關係持續緊張,特別是面對內地近年加大對工業生產的扶持,供應過剩蠶食其他市場,保護主義崛起,稍後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就貿易事宜商討,會否掀起另一輪貿易戰惹關注。年底美國總統大選成焦點,近期已對中國的半導體、電動車、新能源、電腦以至醫藥生物科技等產業,陸續出台限制政策。早前恒指橫行,但不少股份公布業績後大跌,令這輪炒股不炒市選股難度高。

首季港股經歷一次不大不小的震盪,之後在較平坦的上升通道內收復年初的跌幅,恒指今年低位見14794點,另有兩個交易日一度企在17000點之上,最終首季以16541點結束,期內累積逾3%或505點跌幅,大致符合早前預測,即首季偏淡,但回落幅度不大。

復活節長假期後,大市第二季表現料持續反覆。過往本欄指出,港股在一年內約有七、八成日子屬橫行上落為主,出現類似去年大部分時間下跌屬異數,經過這段跌浪後,築底機會較大。事實上,目前較淡的預期為下試到15000點,時間亦維持相對較短日子。

參考筆者慣用的恒指過去10年的月份統計,4月份表現是全年第二佳,最近10年平均升幅有2.45%,僅次於11月份的3.51%;總結有7年上升、3年下跌,最差是2022年挫4.13%,2015年則攀高12.98%表現最佳。

趁資金換馬伺機買貨

從另一個統計數據來看,港股在過去8年第二季的表現,出現每兩年上升後,跟着的兩年會滑落,以此短期數據來推論,過去兩年在2022年第二季跌0.67%及2023年下滑7.27%,今年第二季恒指有機會上升。

投資市場存在較多不確定性,中港股市短期資金流沒有太大的轉變,內地不時有減息降準消息,甚至推出特長國債及扶持產業的利好政策消息,為恒指突破17200點橫行格局帶來了動力。

不過,亦有來自如南海衝突、歐美不斷加大圍堵中國的政經因素,各方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科企及生物科技的發展,令到投資風險大升,容易產生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衝擊,這類持久的科技、金融、商貿博弈,令各方達致平衡點不斷延後。

港股投資取態宜短不宜長,因此本欄在對每季作出最新檢討的展望預測,過去10年4月份恒指升多跌少,第二季表現可能最佳。近期中央對外商採取較正面態度,期待會有較寬鬆的吸引外商措施,同時加大內部維穩的籌碼出台。

至於5、6月份傳統上是多事之秋的偏淡日子,第二季可能先升後回吐,4月低吸贏面大,積極在上落市尋找短期輪動勝算較大的股份,相對地5、6月份宜唞一唞,等待傳統上的大翻身重現,或許下半年出現全球減息趨勢,人民幣滙率回穩,將較利大市。

業績公布期大致結束,大部分上市公司因2022年受疫情拖累,低基數效應下,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復甦。

內地樓市不振、消費降級及復甦進度不似預期,不少行業因產能未作出調整,造成競爭加劇,最終影響企業盈利,令港股平均市盈率偏低,過往被視為高增長板塊的好日子不再,早前不少股份反彈多被視為超賣修補,科企阿里巴巴(09988)的新領導層在保持現有業務市場佔比下,尋找更新營運模式求變,令稍後業績難有增長,連同平台業務正處樽頸點,力求保住市場佔有率,利潤率下跌及市場飽和。

[IMG-3724920|3724920_a6a894424d0338fd78a7600b3cfe5c99.png|FULL-IMG]

大市新投資亮點欠奉,一眾業務收益相對穩定、派息有一定保障的股份依然是資金避難所,由於這類股份估值相對較高,不妨趁資金短期換馬,出現調整時吸納。

電動車板塊暫宜觀望

上周內銀內險股公布業績,表現如預期差強人意,特別是內險盈利倒退,國壽(02628)去年賺211億元人民幣,下跌34%;新華保險(01336)亦賺87.1億元人民幣,跌59%,派息尚見保持,但人民幣弱勢減低其吸引力。四大內銀同樣有類似情況,大行輕微下調行業目標,宜吸勿追,後市視乎有否利好政策。

小米(01810)電動車SU7最低定價21.59萬元,某程度有其競爭吸引力,加劇電動車產業的競爭。隨着產能不斷提升,汰弱留強今年加速,歐美則透過稅項保障本土汽車業,電動車股某程度已成為貿易戰困局下的受害者,暫宜採取觀望態度。短期小米可喘定,但其他電動車股依然處求存反覆年頭。

[IMG-3724920|3724920_c252fbce6598c2906ab47a48026e40cf.png|FULL-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