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點評|以新指標看經濟復甦|盧展豪

香港是疫情放緩後、全球最遲通關的其中一個城市,雖然在復甦的路上起步較遲,但政府已加大力度推出多項提振經濟的措施。對外有「Hello Hong Kong」吸引各地遊客訪港,特首2月亦出訪阿聯酋,期望更多人來港投資,促進商貿合作。對內除了派發消費券外,財政預算案提出的「開心香港」活動也於4月尾正式開展。一連串的舉措到底對本港經濟復甦有多大作用?

從數字層面而言,今年首兩個月出口仍然下跌,而第一期消費券估計提振經濟的作用約0.6%。有聲音指政府在庫房並不充裕的情況下大灑金錢是浪費,但筆者並不這樣認為,這可算是「雞先定蛋先」的問題。一連串對外對內的活動均表達了政府會投放資源改善經濟,且會持續進行的決心,從而給投資者信心,當感到香港市場好轉,自然可望吸引投資重臨。

目前,受惠的似乎只集中在旅遊及酒店等行業,舖市未見很大起色,租金也依然平穩。筆者建議大家衡量經濟復甦所定的指標可能需要調節,不應再以最高峰時期作準。其實互聯網已經讓很多人改變購物習慣,疫後的新常態更是加速了網購、直播帶貨等發展,愈來愈多人不再選擇到店舖購物。

再舉一例,先達廣場的舖位最初無人問津,後來因偶然成為售賣電話及配件的集中地,近年的租金已不可能與香港仍會優先發佈推出新型號手機的時候相比。我們不應過份執着於過去的數字。

林林總總的活動已推出,在接下來的數月,「開心香港」其他活動也將陸續展開,包括於港九新界不同地方舉辦的大型美食市集、海陸空嘉年華、「青少年足球精英匯」等流行文化、體育及音樂活動。成效未必能即時呈現,不過市民因為活動而外出,有遊客訪港,人的流轉總會帶動消費,也對整個社會有利。而在意識形態上,各類型活動能夠予人久違的活力、生氣,當街道再現熱鬧景象,人們的印象也會跟隨改變,亦將帶動更多的正面消費,層層推進,終會產生深遠影響,最後讓所有人受惠。

鋑聯控股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