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山斬人案︱精神科新症最長輪候逾1.8年 醫生指診症時間僅數分鐘 憂走漏危險個案

鑽石山斬人案發生後,陸續有人到商場獻花。
鑽石山斬人案發生後,陸續有人到商場獻花。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轟動的斬人案,有精神病紀錄、患有妄想精神分裂症的疑犯成為全城討論焦點,大眾關注公營醫療系統對精神病人支援不足,憂慮再有類似事件發生。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在人手極度不足下,公立醫院專科門診醫生往往只有 1 至 2 分鐘見覆診病人;非緊急新症更要等逾 1 年半始能見醫生,病情在輪候期間隨時惡化,更可能走漏危險個案。他指本港精神科供求失衡多年來是「死結」,短年內難以解開。

近百萬求診人次 新症最長等1.8年

根據醫管局最新的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緊急新症(2,563宗)輪候時間中位數約一星期;半緊急新症(10,096宗)輪候時間中位數約 3 至 4 星期;穩定新症(38,608宗)最長輪候時間由 60 至 95 星期不等,最嚴重是九龍東醫院聯網,要等 95 星期,即亦 1.8 年。正在輪候的新症合共 5 萬多宗,未計覆診病人,而公立醫院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卻不足 400 名。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 10 多年前曾在公立醫院執業,他指人手不足問題時至今日仍未解決,除了待遇問題,積壓個案及文書等工作量,都是導致離職潮持續的原因。根據醫管局數字,精神科醫生流失率不斷攀升,2020/21 年度有 4.1% 醫生離職,2021/22 流失率達 9.7%。專科門診就診人次亦不斷上升:

人手不足每宗診症僅數分鐘

醫生流失率高,需求卻大幅增加。歐陽國樑表示,在病人層面可能是好事:「需求增加,可能大家對精神病認知多了,較願意求醫而非諱疾忌醫,尤其年輕人相對願意在早期就去求診。」此外,他指近年的社會事件、疫情、經濟差等因素,亦影響港人的精神健康。在供求嚴重失衡下,難看見現實有逆轉的曙光。

一般來說,他指若病人有自殺、暴力傾向,或無法自理、有嚴重精神病症狀如思覺失調等,多數被分流為緊急個案,大多要住院。而相對嚴重的抑鬱、中度精神問題等亦可能會被分流為半緊急個案。

穩定新症則廣闊得多,失眠、輕度抑鬱等都可能屬於此類別。對新症來說,他指醫生多數都會花較長時間問診,去到覆診階段就難再有時間,通常只有 1 至 2 分鐘診症,「有由公立醫院轉來私家的病人說,醫生多數問兩句近況,就開藥叫他走。」

他坦言,太短診症時間難向病人解釋病情及用藥,病人亦對自身病情及危險性不了解,若病人有所隱瞞,醫生亦無時間深入發掘。若未能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清楚,亦可能為難了照顧者,因為他們無辦法針對性照顧病人。當中最容易走漏、難以「撈到」的個案,是患有思覺失調、嚴重妄想,卻未有危險前科的病人。

事件中,兩名女子不幸離世。
事件中,兩名女子不幸離世。

醫生:歧視造成惡性循環

不少輪候太久的病人寧轉戰私家醫生,惟大多私家醫院無精神科住院服務,嚴重個案最終仍要轉回公立醫院。不過,他指是次兇案的疑犯每 3 個月覆診一次,且定期有社康護士家訪,以公立醫院來說,「幾乎是最高規格的跟進」,反而要思考在照顧者的支援上是否足夠。

醫管局表示,會檢視提供予精神科病人的治療、康復服務和流程,進一步優化精神科服務;亦會與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和相關持份者保持密切溝通,探討應對本港精神健康事宜;以及因應社會對精神科服務的不同需求,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合適的支援。

歐陽國樑認為,本港對精神病人的歧視仍然嚴重,接納程度落後很多地區,精神病人無論在社交、求職上都面對很大困難,「不少病人反映,很多公司表面說不介意,但實際上很介意(聘請精神病人)。」歧視問題會導致病人不敢求醫及公開,繼而令病情惡化,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加劇的仍是公營醫療系統負擔。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