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三歲就要開始學理財?解答家長最常問的兩大小朋友理財迷思!
「唔係呀嘛?我個仔先三歲幾,咁快就要學理財?咁係咪要教佢炒股票同買保險?」
上述是筆者進行理財教育講座時,一位年輕爸爸皺眉提出的疑問。
筆者涉獵兒童理財教育數年,不時都會聽到家長提出相似的疑問。從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普遍家長都對「小朋友理財」存有兩大迷思:
(一)理財教育應從何時開始?
(二)理財教育=投資股票和保險?
理財不一定關於「錢」,分享玩具也能學習理財
在回應這兩條問題前,想先邀請讀者回想,你們曾否遇過小朋友「爭玩具」的情況?筆者曾親眼目睹一位年約六歲的小朋友搶去一位三歲小朋友的遙控車,並大叫一聲:「你要同我share呀!」若讀者身在其中,相信也會陷入苦思:
「如何阻止小朋友打鬧?」
「如何讓小朋友學會尊重別人的東西?」
「怎樣才能令小朋友學懂,分享不等於去搶?」
事實上,比起如何「處理」,筆者更看重如何「理解」這個狀況,以及小朋友從中應學懂的課題。不只有金錢才是「財」,玩具也是小朋友的財物。
根據香港投資者委員會委託香港教育大學於2019年更新的《香港理財能力架構》,小朋友在三至五歲已可開始進行簡單理財教育,包括培養儲蓄習慣、學習經別人同意才拿取別人的物品,以及好好看顧自己的物品等。換言之,小朋友三歲開始已可學習理財。
就「爭玩具」為例,小朋友需要學習的,就是該玩具的「擁有權」。這玩具是屬於誰的?是否有尊重玩具擁有人?想要的玩具不屬於自己,是否就能逼人「分享」?我們要讓小朋友明白,分享應當是由心而發、自主而行的,「強迫分享」的行為與「搶」無異,因此家長亦要尊重小朋友,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小朋友體會「分享的喜悅」,例如當小朋友願意與家長共享食物時,可直接向小朋友表達自己的喜悅,給予鼓勵、欣賞孩子的付出。這不僅是孩子學習理財觀念的好時機,更是一個美好的親子時光呢!
資產要增值,首先要財務健康
說來有趣,或許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我們很常會將「理財教育」和「投資、金融、保險」畫上等號。筆者曾於一次講座中自我介紹「認可理財社工」的身份後,就被一位家長就打趣說:「理財社工?做理財教育?咁仲唔快啲俾個number我?(相信是指股票號碼)」
追求資產增值、管理財務風險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每位小朋友、家長、及至市民大眾自身的「理財態度」是否健康。不同成長階段需要學習的理財觀念各有不同,無論是幼兒、青少年、家長、長者還是特殊需要人士都有接受理財教育的需要,而金融投資和保險的概念相對複雜,在幼兒階段學習並不合適,因此應當由淺入深,就不同年齡和需要做相對應的理財教育,自然能事半功倍。
讓我們從今開始建立良好的理財行為,一起達致財務健康。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姚紹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