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那些年,利豐低價私有化|中環十一少

金錢不說謊,資本市場總能夠拆穿一個人的真面目,馮國經家族前年低價私有化利豐(494,已除牌),之後過了僅一年多,就以高價出售物流業務予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 Line),虧待舊股東,明益國家隊,管治手法不堪入目。

馬士基打算以36億美元(約281億港元)的估值,購入由在去年被私有化利豐旗下持股78.3%的利豐物流,而今次交易作價,估值較兩年前高出22億美元(約172億港元),如果只按利豐所持的78.3%股權計算,即約17.226億美元(約134億元),折合每股也反映出當時私有化價格是非常荒謬,即折合每股1.57元,令該項業務合計套現了31.218億美元(約244億元),即合計每股大概2.85元。

猶記得利豐私有化時,港股正遭受疫情影響,利豐股價大跌至0.5元的低位,較2011年的高位約25元(經拆股調整,但未經股息及實物分派調整)大跌約98%,雖然由中資為主的普洛斯財團提出的收購價1.25元,較該價溢價1.5倍,仍遭不少股東反對:

1. 疫情前後正處於恐慌性拋售,較市價溢價大,只是反映正常時期的股價,對小股東獲益不大。

2. 管理層不斷指本業差勁,需更大投資,由於新財團願意承擔所有風險,故獨立非執董竟然贊成收購,忽視大量刻意不讓小股東和大股東同甘共苦。

3. 較物流業務估值14億美元(約109億港元)的折合每股估值1.28元,即指餘下有毛利業務的估值為負,實在不太合理。

4. 財團之一代表高瓴資本曾經在之前百麗國際私有化事件中涉及種人頭,雖然公司否認,不知是否有故技重施,但確實在私有化前持有1股的股東是有所增加,當中有部份相信和基金有關。但據在場股東稱,由於有散戶不清楚私有化需要把股份提出並登記,才能算作一個人頭,導致大部份小股東無法在數人頭中勝出。

這兩次出售所獲得的總代價,較當時私有化的估值約106億高出1.28倍,亦較出資約72億高出超過2.38倍,引起小股東一片嘩然,近來更有小股東代表聲討,以及去信證監會投訴;而馮氏家族不但對股東差,對員工也差,當年利豐賤價私有化獲得成功後,更在疫情期間大幅炒人節省成本。

這宗賤格交易的兩大贏家,首先是當時出資72億協助利豐私有化「普洛斯中國」財團,成員包括厚樸、高瓴資本、普洛斯僱員、中銀投資和萬科(2202)等人。

其後高瓴資本及騰訊(700)作為股東的京東(9618),於私有化兩個月後,以相同估值入股1億美元(約7.8億港元)作戰略投資,加入分一杯羹。估計這批股東在交易中保守以私有化前股權計算,獲利最少超過164億。

第二個大贏家就是當時以3億美元(約23億港元)購入利豐物流的淡馬錫,以最終出售價計算,獲利達37億。

綜合計算,兩個大贏家利潤已超過200億元,況且普洛斯財團還未算上未上市的利豐核心供應鏈解決方案業務及在岸批發業務的價值。

若翻查利豐2019年年報資料,物流業務只佔營業額10%,但佔毛利35%,假設以保守的毛利佔比去計算公司價值,那整個公司的價值達到696億元,以財團佔股本的67.67%計算,即實際價值約471億,扣除成本72億元,在這交易上普洛斯獲利可能接近400億元,利潤非常豐厚。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馮氏家族沒有拿出資金作出全面收購,但是他願意做代表提出建議其他獨立董事,加上獨立董事也贊同建議,反映出他們在事件上確實有一定責任。

https://www.patreon.com/11mister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