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山明逝世|《龍珠》熱潮跨世代 高峯日賣6000本 信和首間漫畫店:瘋狂程度首屈一指|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日本漫畫家鳥山明本月初逝世,筆下《龍珠》系列的熱潮曾經席捲全球包括香港,甚至跨越世代。《龍珠》的龜波氣功招式不單在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等港產片出現,更演化成打機術語。在信和中心經營漫畫店34年的譚海森,見證90年代初港人排長隊買《龍珠》的盛況。他說,當年出版商「文化傳信」一日可以賣出6,000本《龍珠》:「那個瘋狂程度,以我做漫畫的人來說,是首屈一指的。」日本研究學者吳偉明亦指,《龍珠》帶有港式功夫的成分,加上誇張、幽默的表達方式,對後來亞洲的創作都影響甚鉅。

「《龍珠》熱潮要由翻版年代講起,1986至87年,台灣取得的日本漫畫流入香港,《龍珠》、《城市獵人》、《北斗之拳》都是很熱門的。」譚海森接受《Yahoo新聞》訪問時憶述,他1989年在信和中心開漫畫店「一代匯集」,當年盜版成風,甚至有人將每期刊載於《周刊少年JUMP》的《龍珠》內容抽出來翻譯,自行印刷成單行本出售。

位於信和中心二樓的「一代匯集」,於1989年開業,是信和第一間漫畫店。
位於信和中心二樓的「一代匯集」,於1989年開業,是信和第一間漫畫店。
平日下午,在信和逛精品店、玩具店的以年輕人為主,也有人走入漫畫店。
平日下午,在信和逛精品店、玩具店的以年輕人為主,也有人走入漫畫店。

信和發行商「打蛇餅」 由朝到晚只賣《龍珠》

及至1992年,文化傳信取得授權發行正版《龍珠》,將《龍珠》風潮推向顛峯。譚海森說:「文化傳信在信和地下有個舖位,這本書一出,基本上已經是大排長龍地賣,我們打聽回來,那一日可以賣6,000本,總之由朝到晚都只是賣《龍珠》。」他憶述,文化傳信是將一整個卡板的貨帶來賣,「不是十箱八箱書,你就知道是很誇張。」

《龍珠》系列漫畫有很多版本,亦衍生大量周邊產品,鳥山明有「漫畫界繳稅王」之稱。
《龍珠》系列漫畫有很多版本,亦衍生大量周邊產品,鳥山明有「漫畫界繳稅王」之稱。
《龍珠》系列漫畫一直都有推陳出新,很多人會為珍藏而買。
《龍珠》系列漫畫一直都有推陳出新,很多人會為珍藏而買。

時至今日,「一代匯集」仍偶爾有顧客來找《龍珠》系列漫畫,大都是30、40歲的男士。譚海森認為《龍珠》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受眾很廣,9歲到25歲都會追看:「《龍珠》不只是那個時代的標誌作品,他是延續了很久,動畫是非常、非常的流行。」他認為至今還未有其他作品的影響能夠超越《龍珠》,「你話有無類似的作品,你諗吓《龍珠》出到現在,都未見,就算《Slam Dunk》好受歡迎,都未去到那個層次。我猜日本也很希望再次創造一個這樣的神話,但真的要慢慢培養。」

《龍珠》漫畫系列歷久不衰,「一代匯集」員工指偶爾會有人來找《龍珠》漫畫,未見近期有明顯變化。
《龍珠》漫畫系列歷久不衰,「一代匯集」員工指偶爾會有人來找《龍珠》漫畫,未見近期有明顯變化。
《龍珠超》於2015年開始集英社月刊雜誌《V Jump》上連載,同年首播電視動畫。
《龍珠超》於2015年開始集英社月刊雜誌《V Jump》上連載,同年首播電視動畫。

《龍珠》具開創性:那個時代很多東西可以試

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教授吳偉明則向《Yahoo新聞》提到,《龍珠》最初是參考《西遊記》的故事,後來才變成亂鬥,吸引到很多男讀者。他形容《龍珠》是具開創性的作品。吳在著作《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歷史、在地消費、文化想像與互動》提及,日本漫畫在1990年代達全盛期,開始在香港漫畫市場超越港漫,並且進入正版漫畫年代,而炙手可熱的《龍珠》更試過一期賣出17萬冊。他續指,1990年代後香港漫畫界人才湧現,如司徒劍僑的《賭聖傳奇》在角色及橋段上,都借用包括《龍珠》在內的日本作品,出現類似超級撒亞人的角色。至今仍然有人用「出波」等打機術語,也與《龍珠》大有關係。

《龍珠Z》與藍芽耳機品牌聯乘,信和中心的扶手梯貼有悟空與比達首次對戰的名場面作宣傳。
《龍珠Z》與藍芽耳機品牌聯乘,信和中心的扶手梯貼有悟空與比達首次對戰的名場面作宣傳。

鳥山明另一作品《IQ博士》在80年代風靡一時,吳指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也很大。例如1983年首映的《山T老夫子》,找來日本導演本多敏行合作,戲內有很多誇張的表達方式例如人可以變大變細,帶著《IQ博士》的影子。

魔人布歐是《龍珠》裡很受歡迎的反派角色,信和中心內仍有舖頭賣布歐模型。
魔人布歐是《龍珠》裡很受歡迎的反派角色,信和中心內仍有舖頭賣布歐模型。

吳偉明認為,在現今日本漫畫也找不到當年《龍珠》的創意:「那個時代很多東西可以試,做創作的空間多一些,社會接受能力也大很多。現在很多東西會踩界,性感一點也會怕被人批評。」

相關報道:

龍珠、IQ 博士作者鳥山明逝世 終年 68 歲|Yahoo

漫畫家鳥山明逝世終年68歲 《龍珠》《IQ 博士》在港備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