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開放陸配31年 在台落地能否生根?

【本文獲《新報人》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台灣骨子裏歧視大陸。」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鍾錦明語帶無奈地說。早前台灣民眾黨原擬提名在大陸出生、入籍台灣20多年的陸配徐春鶯進入不分區立委名單,但後來因陸配身份引發的國籍問題而廣受關注。今年是台灣開放陸配第31年,他們能否擺脫多年來的困境?

36萬人的聲音:大陸來的又怎樣?

上官亂三年前嫁到台灣,現在仍一直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受訪者提供)
上官亂三年前嫁到台灣,現在仍一直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受訪者提供)

台灣自1993年開放大陸地區配偶赴台定居,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去年11月的統計,自1987年至今台灣共有367,451名陸配,當中38.3%已取得定居證,其中 94%為女性。

作家上官亂(筆名)是其中之一,她2020年與台藉丈夫結婚後,翌年從成都赴台定居,至今已接近三年。上官亂表示,自己並非典型的陸配,由於她婚前曾多次到訪台灣,亦因寫作緣由對台灣民主、歷史等有一定了解,故嫁到台灣後很快便融入當地社會,未曾感受到歧視。

另一陸配黃小姐就沒有這麼幸運,從20多年前嫁到台灣到現在,仍不時感受台灣人對陸配的的不友善。她憶述有次站近單車道被一名台灣男人騎單車撞到,因口音不同就被問是否大陸人,對方更威脅要報警;最後她拿出電話準備報警處理,對方才離開。她略帶委屈地訴苦,「台灣人不管什麼時候,他們的潛意識裏面一直覺得大陸人不好。」

陸委會前主委辦公室主任施威全指出,陸配子女在台亦會常常被標籤。有陸配媽媽曾向他表示,子女在校被同學取笑母親是「大陸妹」,放學回家後紅着眼睛問媽媽,「為什麼要嫁來台灣,害我被其他同學取笑?」這些陸配往往有苦說不出。

區別待遇 婚姻常被質疑

鍾錦明的太太是廣州人,他指陸配政策改善需要兩岸共同努力。(陳康正攝)
鍾錦明的太太是廣州人,他指陸配政策改善需要兩岸共同努力。(陳康正攝)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簡稱《兩岸條例》)第17條規定,大陸地區配偶經團聚許可入境後可申請「依親居留」,住滿四年且每年均合法居留逾183日便可申請「長期居留」;再多兩年便可申請定居證,即最快六年便可入籍台灣。目前台灣的外籍配偶入籍年限受《國籍法》約束,外配在台灣合法居留連續三年,再取得永久居留權之後一年便能申請入籍,比陸配快兩年。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多年來一直關注新住民權益,他批評陸配和外配等候入籍時長不一,屬差別待遇,構成歧視,「都是同一個方式來到台灣,為什麼陸配就要等得比較久?」

廖元豪形容台灣很多個人權利與社會福利都與身分證「綁在一起」,好像天災向政府申請補助也需要身分證,甚至有陸配遭家暴也不敢離婚,害怕會被迫與子女分開;一紙身分證對陸配而言很重要,但他們卻要比外配等更久。

除此之外,陸配還要面對與家人分離之苦。黃小姐說,雖然現在政府開放讓陸配可申請家人到台灣居住,但名額卻沒有公開,「可能就是一個黑盒子。」黃小姐指暫未聽過有陸配的父母成功申請赴台居住的例子,反倒有陸配回流大陸創業,因為台灣人在內地居住沒有年期限制,但陸配父母申請來台探親只可以留台最多兩個月。

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會長鍾錦明指,陸配由一開始申請定居及工作已面對許多不公。以婚姻形式申請定居證,需抽樣接受移民署面談或家訪確定婚姻真實,防止假結婚,但常當被選中的都是陸配婚姻,但西方國家的配偶便不用面談,「為什麼與西方人的婚姻就絕對真實?」鍾錦明也指出,早期的面談人員缺乏專業訓練,會問一些侵犯私隱的問題,例如「你先生穿什麼內褲?你要怎麼回答?」

黃小姐也分享了她身邊認識的陸配,她的先生因年紀大且患老人癡呆,說話有障礙,在面談時未能好好回答,在家訪期間又因為把個人物品收得太整齊,被質疑是假結婚,結果申請定居失敗,未能到台灣照顧丈夫。

陸配成政治宣傳工具 不被看作「自己人」

鍾錦明指,台府可考慮延長陸配家人探親留台時間,或容許多簽多行,減陸配相思之苦。(陳康正攝)
鍾錦明指,台府可考慮延長陸配家人探親留台時間,或容許多簽多行,減陸配相思之苦。(陳康正攝)

陸配的入籍年限多年來隨藍綠的角力搖擺,2002年陳水扁執政期間曾企圖將陸配入籍年限由最初八年延長至11年,其後並未執行;2009年馬英九政府則將年限縮短至現在的六年;2016年民進黨籍立委則推翻「陸配取得身分證的最短年限由六年減至四年」的法案。

廖元豪估計,民進黨一直認為陸配來自大陸,必然會把手中的選票投給較親中的國民黨,故此對陸配態度抗拒。他解釋,不少陸配嫁到台灣後已經把自己當作台灣人,更會看重政府能否在福利上惠及自己,「國民黨也沒有對他們很好,票也不一定投給他們」;只是綠營偏要把他們拒於門外,不把他們當「自己人」,陸配心裏也很委屈。

對於有政黨提出陸配競選立委,黃小姐認為表面上這是接納陸配,實質只是作政治宣傳,國民黨推舉陸配代表李霞進入不分區立委名單,惟排名在非安全名單第17名,中選機會較低,「國民黨也是做秀嘛,就算國民黨上來了,也不會有很大作為。」

她說,自己認識的陸配群體並不是一面倒支持提出陸配政策的政黨,他們各有各支持,即使民眾黨之前推徐春鶯為安全名單內不分區立委,也只是着眼競選策略,目的只想攤分國民黨票源。

徐春鶯風波 陸配難跨參政門檻

廖元豪認為陸配應與外配的權利看齊。(邱煒峰攝)
廖元豪認為陸配應與外配的權利看齊。(邱煒峰攝)

目前陸配佔台灣總人口的1.57%,當中已歸化入籍的陸配佔14萬,台灣法例保障外配及陸配在拿到身分證之後便享有投票權,惟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預估的1954萬合資格選民計算,合資格投票的陸配僅佔其中的0.72%。

早前民眾黨曾擬提陸配兼中華兩岸婚姻家庭服務聯盟秘書長徐春鶯納入不分區立委名單,隨即引起軒然大波。徐春鶯於1993年嫁到台灣,並於2000年放棄大陸戶籍取得台灣身分證,資格符合《兩岸條例》規定陸配入籍台灣後需等滿十年後方可登記參選的要求,但仍被不少台灣人質疑參選資格,她最終在一片爭議聲中婉拒民眾黨的邀請。

施威全認為,背後原因關乎台灣人對政治的擔憂,台灣人很容易將陸配與北京政府掛鉤,「對很多台灣人而言,北京是不友善的。」廖元豪指出,台灣人對陸配和外配參政的反應有明顯分別,2016年當選的國民黨立委不分區代表林麗蟬來自柬埔寨, 不少人都讚賞她的表現;而對陸配參選人則會處處刁難,質疑對方是否有中共​​背景。

廖元豪指徐春鶯風波某程度反映了陸配和外配在政策下的不公,他以考「軍公教」(軍人、公務人員、公立學校教師)為例,即使只是一個小學教席,外配取得身分證後即時便能應徵,相反陸配需在入籍後多等十年。鍾錦明認為相關規定存在邏輯錯誤,「政府擔心洩漏國家機密而訂立該條例,但假如有陸配應徵一間外判公司的清潔人員,而工作地點是政府部門,為防止國家機密泄漏,難道他們就不能進去工作嗎?」

這種不公亦造成陸配對政治的無力感;廖元豪指早期陸配對政治也頗熱衷,有些陸配姊妹甚至會組織到街頭抗議,不論是否關乎自身的政策也會爭取。但近年社會對陸配的政治參與有很多意見,加上台灣政府對大陸的敵視氣氛加強,令陸配感到灰心,認為透過政治也不能改變甚麼。

據上官亂觀察,約一成在台的陸配支持本土派和統派(主張兩岸統一),其餘八至九成則屬於中間派。她認為陸配的處境和權利在30多年間也有進步,不論是工作權或參政權,如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便提出讓陸生有權申請健保。

上官亂說,不管那個政黨都有針對陸配的改善政策,「哪怕是民進黨,你也看見他們有專門的新住民造勢場合。」她認為來到台灣的人都應該去掉政治冷感,主動關心自己有甚麼權利,「其實很多事情 都可以改變。」

學者指大選結果難改善陸配權益

施威全認為,改善陸配福利屬政治考慮。(施威全攝)
施威全認為,改善陸配福利屬政治考慮。(施威全攝)

鍾錦明指,雖然陸配政策近年逐漸改善,惟台灣政府仍然沒有降低大陸人民來台定居的門檻。他說陸配婚姻背後是聯繫兩個家庭,現在台灣政府只容許婚後陸配家人可來台探親,婚前陸配家人只能以自由行方式來台見面,惟來台自由行簽證並非適用於大陸所有地區,導致兩岸家庭往來受限。

施威全認為,改善陸配福利其實是輿論壓力下的政治考慮,或可能是向北京釋出善意的政治工具,故民進黨傾向於不會從陸配的角度考慮;但如果是國民黨或民眾黨執政,陸配的權益應會有較大改善。

廖元豪則認為,如果要改善陸配的處境、通過有利陸配的法律,只可能在總統和立法院多數由國民黨取得的局面才能實現,惟他認為這出現的機會頗低,故短期內陸配的權益很難會有改善。

指導老師: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