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來作家」展資料疑出錯兼侵權 香港文學舘:追究圖片侵權偏離展覽本意

展覽上的一塊關於戴望舒的展板,使用了懷疑出錯的「林泉居」照片,圖片來源也被指失實。
展覽上的一塊關於戴望舒的展板,使用了懷疑出錯的「林泉居」照片,圖片來源也被指失實。 (Linda Pun / facebook)

由香港文學舘、香港作家聯會及中國現代文學館主辦的「南來作家手迹遺物展」本月 11 日起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展出逾 300 件、共 24 位由內地南遷至香港的作家手跡及物品。當中有展覽內容的照片描述被指失實,照片版權亦引起爭議,主辦單位其後作出修正,並向原創者致歉,但辯稱「如果再在展覽插圖使用中進一步追究文獻作者是否在發表中用圖侵權,已經大大偏離了展覽為公眾提供資訊的本意」。

「文學舘對香港作家研究有幾關心」

引起爭議之一的事件為現代詩人戴望舒的故居照片。香港史研究者潘惠蓮在 facebook 指出,展覽採用了錯誤資料,把一幢建築物的照片說成是戴望舒在香港時曾經居住的「林泉居」,照片來源又錯誤標註為「袁培力:《蕭紅與戴望舒鮮為人知的友情》,《各界》,第 15 期,2020 年」。

潘惠蓮指出,她兩年前已發表了一篇考證文章:《重覓戴望舒在香港的「林泉居」──不在這邊在那邊》 ,證明該幀照片的建築物並非「林泉居」,展覽主辦單位卻仍然採用了錯誤的照片,「不聞不看不理,依舊不聞不看不理,可見這個所謂香港文學舘,對香港文學/作家相關的研究有幾脫節、 幾關心!」

經公開質疑後,展板作出修改,但同時保留了原有被指錯誤的資料。
經公開質疑後,展板作出修改,但同時保留了原有被指錯誤的資料。 (Linda Pun / Facebook)

潘惠蓮進一步批評,涉事照片中香港散文作家小思拍攝的,刊在她的著作中。展板的文字卻說成是來自一篇大陸作者的文章,而那篇文章使用了小思的照片,卻沒註明照片來源,是侵犯了小思的版權。

主辦單位後來修改了照片的說明,仍然保留着「圖為林泉居八十年代舊貌」的說法,但增加了「另有研究者認為這幢寫有『林泉』標牌的建築並非林泉居原址」的說法。圖片來源方面,展板仍舊保留內地期刊為照片出處,但增加了「圖另見於小思《香港文學散步》,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9)的照片出處。

文學舘:《各界》由陝西政協主辦

香港文學舘上周六(18 日)發文解釋,​​為了辦好這次大型展覽,團隊始終懷着認真、嚴謹的態度,秉着「所有內容皆有出處和考據」的原則。然而,由於不少資料年代久遠,缺乏系統的整理,個別展品和展板資料存在多種研究說法,展覽沒能一一羅列,其中不足之處,團隊向公眾致以誠摯的歉意。

文學舘辯稱,被指侵權的內地期刊《各界》,是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公開發行的期刊,具有正規的雙刊號,由陝西省政協主管、陝西省政協主辦,自創刊以來,被公認譽為具有業界影響力的雜誌之一,並獲中國優秀期刊獎。「因此我們作為參考資料之一用於展板內容,並無意侵權,如果再在展覽插圖使用中進一步追究文獻作者是否在發表中用圖侵權,已經大大偏離了展覽為公眾提供資訊的本意。」

根據潘惠蓮的考諝,圖中右箭嘴為現時薄扶林道 92號 A-E,即小思曾誤以為是「林泉居」位置,左箭嘴為 90號,才是「林泉居」所在。   (翁午攝 /《重覓戴望舒在香港的「林泉居」──不在這邊在那邊》)
根據潘惠蓮的考諝,圖中右箭嘴為現時薄扶林道 92號 A-E,即小思曾誤以為是「林泉居」位置,左箭嘴為 90號,才是「林泉居」所在。 (翁午攝 /《重覓戴望舒在香港的「林泉居」──不在這邊在那邊》)

自稱獲得特首李家超支持、香港賽馬會贊助的香港文學舘,在 facebook 續稱,「為表尊重」,展板已更新圖片說明,列出兩種說法供市民多方面資料參考。由於展板篇幅所限,未能溯源至圖片原創作者,文學舘承認確實存在疏忽,已立刻向小思核實,並在展板作出相應修改,及向小思老師和公眾表示誠摯的歉意。

「為何仍要列出大陸作者名稱?」

對於文學舘的處理手法,潘惠蓮仍有不滿。她在 facebook 指出,既然現在經熱心市民提醒,舘方亦已查證,找出拍攝者是小思,又向小思道了歉,「請問為何展板上仍要列出那名大陸作者袁培力及那本《各界導報》雜誌的名稱? 排名還要排在小思老師的前面?請問是什麼道理?」

她續指,小思早於八十年代已開始研究香港的南來學者,相關著作《香港文學散步》的初版在 1991 年出版, 香港文學舘原來不知道小思有此研究及拍攝了相關照片,要上網下載採用一張沒有註明出處的照片,張貼在展板上,她質疑這是不是很奇形怪狀之事?

潘惠蓮(背向鏡頭穿深色衣服)在昨日(19 日)的講座上要求香港文學舘舘長潘耀明(淺色外衣手持咪高峰)尊重照片原創者小思。    (Linda Pun /  facebook)
潘惠蓮(背向鏡頭穿深色衣服)在昨日(19 日)的講座上要求香港文學舘舘長潘耀明(淺色外衣手持咪高峰)尊重照片原創者小思。 (Linda Pun / facebook)

潘惠蓮要求文學舘「悟以往之不諫」,尊重作者和版,立即刪去袁培力及《各界導報》雜誌的名稱,還小思一個公道。惟主辦單位未有進一步改動展板內容,潘惠蓮昨日(19 日)索性帶同小思的著作《香港文學散步》親往展覽場地中央圖書館,向主辦單位表達不滿。當她要求出席現場講座的香港文學舘舘長潘耀明即時​​用膠紙把袁培立及《各界》雜誌的名稱遮貼時,「 他越行越遠,實 Q 已到來,要求我離開」。

馮睎乾:張愛玲「自拍照」嚇了我一跳

除了「林泉居」資料存在謬誤,展覽中顯示的另一位作家張愛玲資料也有出錯。展板​​顯示兩幅張愛玲穿上清裝大襖的相片,說明文字寫着「張愛玲在港時的自拍照」。專欄作家馮睎乾日前在 facebook 發文指出,大襖照片也曾經出現在張愛玲《流言》(1944年上海版)的封面,「但這個展覽居然亂寫說明文字,稱之為『張愛玲在港時的自拍照』,創作力量和幻想實在嚇了我一跳」。文學舘其後已把照片說明「張愛玲自拍像」改作「張愛玲肖像照」,並不點名感謝修正。

《Yahoo 新聞》記者致電香港文學舘,欲找舘長潘耀明回應,接線職員表示記者需要直接致電潘耀明的電話,但他不能告知記者潘耀明的聯絡方法,隨即掛線。《Yahoo 新聞》已電郵香港文學舘查詢,暫未回覆。

提供場地的康文署表示,有關展覽並非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展覽內容由場地租用人負責。香港公共圖書館已接獲讀者就該展覽內容的投訴,並已轉介租用人跟進。

展覽把張愛玲的大襖照片寫成「自拍照」,被專欄作家質疑。  (馮睎乾十三維度 / facebook)
展覽把張愛玲的大襖照片寫成「自拍照」,被專欄作家質疑。 (馮睎乾十三維度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