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與之前的病例相比,過去三個月報接獲有關猴痘症的病例已經減少近九成,他表示,雖然猴痘症和新冠病毒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捲土重來的威脅仍然存在,兩種病毒仍在繼續傳播,仍會有人感染後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猴痘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與之前的病例相比,過去三個月報接獲有關猴痘症的病例已經減少近九成,他表示,雖然猴痘症和新冠病毒不再是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捲土重來的威脅仍然存在,兩種病毒仍在繼續傳播,仍會有人感染後死亡。
本港近日新冠疫情持續,當局估計每日一萬人感染。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新一波確診數字已見頂,並於高位橫行,病毒即時繁殖率維持約1,即每名患者會傳染一人;每日呈報確診個案約480至550宗,日均新增約10宗死亡病例,住院的嚴重新冠個案佔約7%。他說,疫情小波幅會不斷出現,這是冠狀病毒的特性,相信感染後的嚴重程度會愈來愈低,呼籲市民以平常心應對,但亦不能完全鬆懈。
【on.cc東網專訊】慈雲山有人打針自殺。今晨(28日)9時許,慈正邨正和樓一單位一名25歲女子報案,指其姓蘇(27歲)胞姊,於住所房間內懷疑注射藥物自殺。救護人員到場,發現蘇女手上插有一支針筒,身旁有11個藥瓶及5支針筒,立刻將她送往廣華醫院搶救,惜終告不治。
【on.cc東網專訊】大埔有人服藥自殺。今午(29日)12時22分,執法人員接獲一名男子報案,指其妻子於碗窰路新屋家一村屋內,懷疑服食藥物企圖自殺。救護員接報趕至,將昏迷事主送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搶救。惜終告不治。事主丈夫其後抵院協助調查,正了解其尋短原因。
近日,大熊貓“丫丫”安全抵達北京動物園。經過隔離檢疫,它於5月29日0時43分回到了大熊貓館,目前健康狀況非常穩定。 為了照顧“丫丫”的高齡和生活環境變化等情況,在隔離檢疫期間,北京動物園選派了經驗豐富的飼養員和獸醫全天24小時陪護,細心照料它的飲食和醫療保健,上海動物園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來確保“丫丫”的安全健康。 北京動物園已經為“丫丫”準備了專門的飼養場館,併制定了有針對性的飼養護理、醫療保障、營養健康等方案,同時也安排了專業技術團隊來照料它的生活。由於“丫丫”已經進入老年階段,在回到北京後需要適應新的環境併進行靜養,暫不對外展出。
【on.cc東網專訊】青光眼是常見的致盲眼疾,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逾70%早期青光眼患者,其眼睛負責中央視力的黃斑和視網膜中央區域,出現有軸突纖維損失,即神經退化。團體指,醫學界過往普遍認為,青光眼早期只損害側視力,是次研究顛覆傳統認知,建議有青光眼和黃斑點
SIS是屬於一天三餐都會吃到糖分的人嗎?這樣長久下來真的是有點可怕的喔~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含糖飲料裡面才有糖份,我們日常所見的米飯、麵包、烏龍麵、水果或某些根莖類蔬菜其實都含有糖份喔! 一碗白飯大概等於九顆半的方糖,甜甜圈則等於十五顆方糖,大家最愛喝的珍珠奶茶則是二十八顆方糖,換算下來有沒有發現吃進這麼多糖分真的對身體很負擔啊!所以即便只是嘗試一天之中,至少晚餐不要吃到糖分,都會比起三餐都吃還健康許多喔。 想要減肥,請先嘗試斷糖三天! 斷糖減肥法的第一步,就是謹慎地做到三天不碰「糖分」因為人體的循環運作,大多都以「三」為基準。今天吃進的碳水化合物,會在三天後成為體脂肪,只要在這三天內減掉0.5公斤,就算成功了。 斷糖減肥請搭配運動! 如果你想要開始實施斷糖減肥法,這三天你應該攝取的主食材則為「動物性蛋白質」,並且每天做半小時有氧運動,增加身體肌肉,可使斷糖效果更顯著。 Source:Pinterest相關文章想要減肥的SIS快注意,妳的早餐是不是都吃錯了呢?這些蔬菜幫助你燃燒脂肪~排出體內毒素,臉上肌膚光滑又細緻~
【on.cc東網專訊】為響應2023年世界無煙日,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於6月1日起舉辦「戒煙月」活動,衞生署亦準備5,000劑戒煙藥物,計劃下月經200間有駐店藥劑師的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地區康健中心等免費派發,以鼓勵戒煙。
【本報訊】本港去年開始規管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惟港府今年3月建議修例,擬准許以海陸空方式經香港聯運轉運電子煙至海外市場。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肇始批評,有關修訂對控煙方面帶來風險,情況不理想,並形容全面禁止電子煙和加熱煙的過程崎嶇。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九龍塘及屯門有幼稚園爆發的急性腸胃炎個案。 其中九龍塘根德園幼稚園的37名學童,包括29男8女,年齡介乎3至4歲。他們自本月23日起陸續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病徵。21人已求醫,當中3人須入院,兩人經治理後已出院。其中1名入院學童的糞便樣本證實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全部病人情況穩定。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爆發個案中,有學童曾於校巴嘔吐。 另一宗個案涉及屯門的啟思幼稚園幼兒園37名學童,包括21男16女,年齡介乎2至5歲。他們自本月23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嘔吐和腹瀉等病徵。25人已求醫,當中6人須入院。全部病人情況穩定。爆發個案中的兩名學童首先於本月23日出現嘔吐。其他學生陸續於24日至28日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病徵。 發言人表示,調查亦確認兩宗個案受影響學生並沒有進食共同食物或飯盒,顯示爆發較大機會屬人傳人或環境污染情況,涉及食物中毒的機會較低。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到兩所學校視察,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以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並對學校進行醫學監察。
【Now新聞台】葵涌醫院周日晚上約八時,精神科病房治療室內一塊60厘米乘31厘米的假天花掉落,擊中一名護士。該名護士頭部輕微疼痛,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接受檢查後沒有大礙。初步調查發現,事件不涉及樓宇結構安全,附近沒有石屎剝落,病人服務亦沒有受影響。院方指會調查事件與天花裝拆工序的關連,亦會要求負責執行有關工作的人員留意和跟進。醫院已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呈報事件。
要數最熱門的願望,相信非「身體健康」莫屬,部分人更會送身體檢查(體檢)計劃給自己或家人作為禮物。然而,坊間的體檢套餐五花八門,該怎樣選擇才最適合自己? 一般人無病無痛,是否需要定期去做身體檢查?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李圓圓解釋,體檢目的是透過檢查及早發現早期隱性疾病,盡早診斷及醫治,因為許多疾病在初期甚至中期,都未必有
【本報訊】近日繼發性細菌感染個案增多,包括肺炎鏈球菌及甲型鏈球菌個案。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本港現有80至90%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均是血清3型,而幼童可免費接種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似乎未能有效保護兒童免受感染,即使已接種都未能預防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九龍塘及屯門有幼稚園爆發的急性腸胃炎個案。 其中九龍塘根德園幼稚園的37名學童,包括29男8女,年齡介乎3至4歲。他們自本月23日起陸續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病徵。21人已求醫,當中3人須入院,兩人經治理後已出院。其中1名入院學童的糞便樣證實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全部病人情況穩定。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爆發個案中,有學童曾於校巴嘔吐。 另一宗涉個案及屯門的啟思幼稚園幼兒園37名學童,包括21男16女,年齡介乎2至5歲。他們自本月23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嘔吐和腹瀉等病徵。25人已求醫,當中6人須入院。全部病人情況穩定。爆發個案中的兩名學童首先於本月23日出現嘔吐。其他學生陸續於24日至28日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病徵。 發言人表示,調查亦確認兩宗個案受影響學生並沒有進食共同食物或飯盒,顯示爆發較大機會屬人傳人或環境污染情況,涉及食物中毒的機會較低。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到兩所學校視察,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以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並對學校進行醫學監察。
【本報訊】本港經濟復常步伐緩慢,令不少港人生活深受困擾,有機會影響情緒甚至失眠。有機構昨日公布一項關於港人情緒及睡眠質素情況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三成以上受訪者受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焦慮及壓力困擾。機構呼籲有需要時應適切地向他人及服務機構求助,以及進行情緒管理及支援。
食物過敏在全球越見普遍,但原來在不同的國家,致敏的食物種類也有不同。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便解釋說,造成食物敏感的其中一個主因,原來是在幼兒時吸收了某些食物的成分,身體對這些成分產生抗拒,造成日後吃這些食物時都會敏感。
衞生署宣布,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系統推出優化功能,協助已登記「智方便」的市民,查閱自己是否已在中央名冊登記,政府亦正繼續檢視中央名冊系統的登記申請及取消登記申請流程,考慮個人私隱及身份核實認證等因素後,適時更新系統及優化流程。 另外,衞生署呼籲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到中央名冊登記。發言人說,香港遺體器官捐贈一直採用「自願捐贈」模式,雖然醫學進步,但對某些器官衰竭病人來說,器官移植仍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礙於捐贈器官供應有限,令本港現時有超過兩千名病人輪候器官移植,不少病人在等待移植時離世。 衞生署又說,中央名冊自2008年設立以來,登記人數一直持續增長,由2009年的4萬5000多人增至現時超過35萬7000人,反映器官捐贈受市民支持。署方表示,由於大部分人如得知家人死後願意捐贈器官,便會同意達成其遺願,因此把意願告訴家人十分重要。
【Now新聞台】控煙酒辦指,下個月是戒煙月,會準備五千包戒煙藥物試用裝,讓市民免費領取。控煙酒辦與逾200間有駐店藥劑師的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及地區康健中心等合作,向有意戒煙的市民提供免費一星期戒煙藥物試用裝,若有需要可以再領取。控煙酒辦指,活動針對吸食所有煙草產品的市民,強調不論吸食電子煙或傳統煙草,對身體都有負面影響,對於政府計劃全面禁止管有電子煙等產品,認為是有理據及合理,亦支持再增加煙草稅。控煙酒辦公室主任封螢:「作為控煙的人來說,加煙草稅就是最有效方法,加多少?越加多越好,當然政府加煙草稅有各方面考慮,今年加至百分之三十多,若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煙草稅應是零售價的百分之七十五,香港現時仍未達到,所以在煙草稅方面,老實說是未『加得夠』。」 #要聞
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於6月1日起舉辦「戒煙月」活動,響應2023年世界無煙日,同時鼓勵吸煙人士戒煙。 吸煙人士須先下載「戒煙達人」手機應用程式,回答問題,完成後就可到貼有一星期戒煙藥物試用裝標貼的地點。當局準備了約5千劑,吸煙人士首次領取一星期試用裝後,隔最少3日後,可領取多一次。吸煙人士可以到超過200間有駐店藥劑師的社區藥房、戒煙診所、地區康健中心等免費領取。 控煙酒辦公室主任封螢表示,戒煙藥物適合吸食傳統煙或電子煙人士,如對藥物有疑問,可即場諮詢藥劑師。有關藥物的尼古丁療法相當安全,可協助煙民渡過首星期脫癮症狀,但如果煙民持續需要戒煙藥物,會建議他們到醫管局戒煙診所,強調派藥不是取代原有的戒煙服務。 香港控煙政策長遠目標是在2025年把吸煙率進一步由目前9.5%降至7.8%,消除煙草禍害。對於下月當局將展開控煙措施諮詢,封螢表示如果當中包括禁止管有另類煙,都是有理據。而本港目前煙稅佔零售價比例,未到世衞指引的75%或以上,認為仍有加稅空間。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原文你或許有興趣【泌尿系統】腰痠背痛如刀割恐生腎石 泌尿科醫生:九成腎石可透過X光偵測【悲劇】美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