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 網課多用電子屏幕 疫後學童近視率增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疫情期間6至8歲兒童患近視較疫情前顯著上升。(陳德賢攝)
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疫情期間6至8歲兒童患近視較疫情前顯著上升。(陳德賢攝)

【本報訊】新冠疫情肆虐本港3年,一系列嚴苛的防疫措施影響社會每個階層,當中多次被勒令停課的學童,亦因為要上網課而大大增加使用電子屏幕的機會,影響他們的眼睛健康。

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研究顯示,本港6至8歲兒童在防疫措施放寬後,患近視的比率,較疫情前上升五成,而6歲兒童的近視率增加一倍。在實施社交距離限制時,兒童每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至3.56小時,較疫情前倍增。

中大醫學院收集逾兩萬名6至8歲兒童的數據分析,探討他們在2015至2021年間的近視率變化。研究覆蓋新冠爆發前、防疫措施實施及面授課暫停期間,以至防疫措施放寬並恢復面授課後,共3個時期,研究數據包括屈光度、眼軸長度及了解受訪者參與戶外活動、觀看電子螢幕及近距離工作時間。

宜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結果發現,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學童的「每年近視率」為28.8%;在防疫稍放鬆的2021年3月至12月,比率更高達36.2%,顯著高於疫情前的23.8%。研究又發現,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數增加1.5倍,在疫情前每日平均使用約兩小時,但在實施社交距離限制期間,使用時間增至3.56小時。

數據顯示在恢復面授課程後,兒童的生活方式,包括戶外活動、近距離工作和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並未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預視未來數年兒童的近視患病率可能居高不下。

團隊認為,疫情令兒童生活方式轉變,增加患近視的風險,建議學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培養良好的電子產品使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