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國」的崩塌:新冷戰是資本競爭的衝突,無關意識形態?

楊山,評論人,國際政治觀察者

拜登上台之後的中美關係走向,如今足以說明兩國關係的崩壞是系統性的對抗,而非特朗普時代的一時「瘋癲」。但時至今日,另一個也許還沒有破除的迷思則是:如果不是習近平執政,而是一個更具寬容性質、更加自由化的中國政府,是否中美對抗能夠避免?畢竟,終身制和權力的極度集中,如今是許多中國社會問題繞不開的「房間裏的大象」。但也因此,許多人對當前中國處境的判斷,完全建立在了這樣的維度上。

香港出生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在2022年出版的一本小冊子也許能為這個問題提供另一種解答思路。這本題為《帝國衝突:從「中美國」到「新冷戰」》(Clash of Empires: From “Chimerica” to the “New Cold War”)的小書並不長篇大論,但對「新冷戰」的起源和動力給出了一種頗為令人信服的政治-經濟解釋。在這一解釋中,中美的對抗要追溯到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而習近平時代無疑扮演了某種加速的作用,但看起來極為不同的統治風格,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中的基本經濟互動有任何本質的改變。

「中美國」如何成為可能?

不同於那些認為中美衝突主要由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或領導人個人風格決定的說法,孔誥烽試圖給出的解釋更加聚焦在全球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之上。

不同於那些認為中美衝突主要由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或領導人個人風格決定的說法,孔誥烽試圖給出的解釋更加聚焦在全球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之上。

全書最重要的論述之一,是關於中美在1990年代如何化解衝突的介紹。1989年天安門屠殺後,中美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達到高點。明顯,那時的中國不會很快變成一個自由的國家。貫穿整個1990年代,中美看起來的對抗比如今還要誇張——台海危機直接導致了導彈試射和美國航母戰鬥群的部署,南斯拉夫戰爭導致中國大使館被北約炸燬。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425-opinion-clash-of-empires-review/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