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革新 老批發店潮變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深水 其實很多「寶」,光是一家雜貨店,已夠你逛半天!有雜貨批發老店太子爺接手家業,為傳統雜亂店子大變「新」,加強店子競爭力,並延續了老店情懷。 文:吳蔡邦 圖:黃頌偉、星島圖片庫、受訪者提供 愛老店氣氛而接手 位於深水 基隆街的「奇興百貨」,由溫佑奇於1978年創立,今天則由其兒子溫海洲(Terry)打理店鋪。這家老字號批發店成功轉型雜貨店,貨品種類繁多,美容用品、生活雜貨及家品等應有盡有,筆者更在店內找到舊式油紙扇及現時最潮的電子「芭蕉扇」。「與時並進是我們的特色之一,就像爸爸那時由精品、家品做起,到後來設廠製梳子賣,都是隨 當時的趨勢而做。」三十出頭的Terry說。 Terry事事親力親為,更跟筆者話當年,「爸爸一開始由樓上鋪做起,後來才搬到地鋪。那時店子沒有做零售,只做批發。以往小販業興盛的時期,早上鋪頭還未開門,他們已在店外排隊等入貨,場面很熱鬧!」他說,那個年頭本地有很多雜貨批發店,「全港大約有一百家,可惜隨 小販數目愈來愈少,現時同類型店子只剩下約十家。」雖然行業不再興旺,市場愈縮愈窄,但自小便在店內打滾、玩耍的Terry,獨愛店子的氛圍與風格,2005年在澳洲畢業後決定回港幫爸爸打理生意,「其實『奇興』這名字是由爸爸(溫佑奇)和媽媽(黃月興)的名字組合而成的,所以它很有家的感覺。」Terry說。 嘗試網絡宣傳 今天潮流百貨及生活小店林立,但Terry堅信,傳統街坊式雜貨店仍有「生存」價值。「我們這類店子的產品其實很獨特,顧及了傳統客人的需要,例如用來 面的海棠粉、老式剃鬚刀等,此類產品較難在大型百貨店買得到!」因此,「讀番書」的Terry接手後,雖不斷增添新貨種,但仍保留了不少舊式商品,滿足街坊需要。 驟眼看,雜貨店的外觀與一般老鋪沒大分別,事實上內裏卻有不少變化。「首先是加入零售服務,以往一直都有相關需求,加上發現零售有吸引新客的能力,所以必須要做,我們更因而多請了員工。」Terry說,以往店內貨品堆積如山,亂而無序,價錢亦沒系統化,「加價、減價爸爸當然清楚,但其他人卻未必知道,結果一件貨品,問五個店員,可能有五個售價,有時更因此而令客人不滿,甚至我們也吵起來!」Terry花了不少功夫,將店內貨品分門別類,排得井井有條,並用電腦整理貨量及價錢等。為了與時並進,他專誠找人設計店子商標,又搞網站、設立facebook專頁等,以新方式宣傳老店,現時雜貨店的客源除了零售客,也多了酒店、學校、慈善機構,甚至是搞小生意如網店的年輕人,「與年輕新一代合作,是本土雜貨店的其中一條出路。」 四寶店中尋 海棠粉($200/大盒) 海棠粉最常用於 面,主要是用來吸乾面油,令幼毛更顯眼,也可用來清潔銀器首飾和抹玻璃等,用途多,不乏捧場客。 傳統藤條 ($260/ 約80支裝) 藤條除用來「打仔」,其實它是打棉被的工具。現在鮮會打棉被,可用來固定植物、趕走昆蟲等,用途多多,看大家的創意了。 美人扇($60/半打) 美人扇勝在造型夠復古,和油紙傘一樣,拍古裝片時常用到,是拍攝人士常買的道具。 木篦梳($70/打) 木篦梳又名嫁女梳,因為「上頭」時常會用到,但不少慈善機構都會大舉購入,話可以幫助貧困人士,原來貪它梳齒密,可幫頭蝨患者梳出頭蝨! 查詢:2386 0201 ●溫佑奇(左)創立奇興,由樓上鋪起家。 ●溫佑奇(左)與溫海洲(右),可說是雜貨店父子兵。 ●以往奇興主要靠做小販批發生意。 ●店內貨品種類繁多,花多眼亂。 ●Terry特地搞零售,在店門外擺放貨品吸引新客。 ●奇興的facebook專頁。 今日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