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醫院多3名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加護病房再發現多3名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但並無感染徵狀,他們現時情況穩定,當中兩名病人仍然留醫,現正接受隔離治療,其餘一人已康復出院。 醫院會根據既定指引,繼續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並已加強執行各項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耳念珠菌散播,院方會繼續緊密監察病人的情況,並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管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加護病房再發現多3名男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但並無感染徵狀,他們現時情況穩定,當中兩名病人仍然留醫,現正接受隔離治療,其餘一人已康復出院。 醫院會根據既定指引,繼續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並已加強執行各項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耳念珠菌散播,院方會繼續緊密監察病人的情況,並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管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心臟病是香港第3大殺手,當中冠心病佔約六成。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治療方法之一。香港大學醫學院近日證實一種新檢測技術,聲稱可以辨析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通波仔,有效減少三成不必要的手術,減省手術費用及避免手術風險;相關研究結果已在期刊《心血管轉化研究雜誌》發表。
月餅卡路里大比拼!低糖月餅反而最肥?營養師解答6大中秋減肥疑問│月餅卡路里高不是秘密,但對減肥人士來說,月餅不健康又肥,想食就唯有選擇市面上的健康低糖月餅,不過傳統月餅、冰皮月餅跟新派月餅,哪一款月餅卡路里才最低?這次請來註冊營養師Michelle Lau為我們揀出健康低卡的月餅吧!
【Now新聞台】政府將於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市民如果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最多可獲6次資助診症。當局指,根據醫學實證治療次數已足夠,同時希望推廣家庭醫生概念。 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在早期階段能夠早發現、早治療,通常都是輕症。輕症一般是要監察著,糖尿病、血壓高3個月1次(看醫生)左右。醫管局有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合作計劃,看看這麼多年的數據,大概都是6次左右就足夠。」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因為我們在計劃中加入很多新元素,而這些元素適用於在未來我們推基層醫療不同項目,例如如何善用康健中心、如何推廣家庭醫生、我們如何善用電子紀錄醫健通數據,我們還引入跨專業團隊概念。」#要聞
秀茂坪邨一對有智力問題的50多歲兄弟,懷疑因為年老母親入院後缺乏照顧而餓死。醫管局表示,事件中的母親仍然在九龍醫院留醫,情況穩定。局方指,女病人今年5月9日轉往九龍醫院治療,醫院隨即將個案轉介社署派駐醫院的醫務社工,跟進病人的出院及照顧安排。醫務社工其後與病人幼子取得聯絡,病人幼子決定安排病人出院返家後,交由兩名同住的兄長照顧,認為兩名兄長有能力照顧病人。醫院其後為病人幼子及兩名兄長安排訓練,為病人出院後的家居照顧作準備。 局方指出,根據紀錄,事件中兩名死者曾分別於6月中及7月底,兩次自行前往九龍醫院探望病人,期間曾提出要求接病人出院,但當時病人的身體狀況並不適合出院,醫護人員於是拒絕要求。而醫生於女病人留院期間,曾多次與病人幼子聯絡,商討病人的病情及跟進安排。醫護人員上周六亦曾會見病人的幼子,期間得悉兩名死者生前有能力自行外出及購買食物。 醫管局對事件表示難過及悲痛,會為病人提供合適治療及為家人提供支援。
【on.cc東網專訊】醫務衞生局今日(25日)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詳情。計劃將於11月中推出,合資格人士在政府資助下,可自行挑選家庭醫生為他們進行篩查,並在診斷出有血糖偏高、患上糖尿病或高血壓後,由家庭醫生繼續為其診治和按臨床診斷處方藥物作長期跟進。
政府將於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對象為未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的4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可於政府資助下,自行挑選家庭醫生進行篩查。若診斷出血糖偏高、患上糖尿病或高血壓,家庭醫生繼續診治並處方藥物跟進,至今超過200名醫生已登記參與。 根據最新公布,在篩查階段,政府會承擔全數化驗費,一次過資助家庭醫生196元診症費,比早前建議多4元;參加者需支付120元「共付額」。 至於治療階段,就每次診症,政府為家庭醫生提供166元資助,亦比早前建議多4元;參加者所支付的「共付額」由家庭醫生自行釐定,而政府建議診症「共付額」為每次150元。 在計劃下,若參加者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可獲政府資助,由選定家庭醫生長期跟進。其中血糖偏高人士可獲每年最多4次資助診症,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者可獲每年最多6次資助診症。若有關家庭醫生曾處方名單內的指定慢性疾病藥物,政府會每季發放藥物資助,並按每名參加者105元作計算。 當局表示,市民如要參加計劃,需於18間地區康健中心或站登記為會員,並同意使用醫健通,再配對家庭醫生。
【on.cc東網專訊】戶外活動或工作除可能中暑外,長期接觸紫外線亦有損視力。有調查發現,全港16%打工仔每日暴露於紫外線之下的工作時間長達5小時或以上,接近90%人的眼睛出現畏光、晚上視力變差、燈光帶有朦朧光影等老化症狀,惟20%人從不使用太陽眼鏡等裝備護目。醫
一名16歲青年感染甲型流感,情況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這名青年過往健康良好,上星期五起發燒及咳嗽,昨日因徵狀惡化,被帶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同日獲安排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他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肺炎。 中心初步調查顯示,他在潛伏期內無外遊,其中一名家居接觸者現時出現病徵。中心正繼續調查。
【本報訊】醫務衞生局昨日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詳情。計劃將於11月中推出,合資格人士在政府資助下,可自行挑選家庭醫生為他們進行篩查,並在診斷出有血糖偏高、患上糖尿病或高血壓後,由家庭醫生繼續為其診治和按臨床診斷處方藥物作長期跟進。
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兒童近視比率日漸增加。一旦出現近視,情況很容易不斷加深。最近,香港中文大學團隊首次研究發現,低濃度阿托品(Atropine)眼藥水有效控制近視。雖然,多年前曾有研究指出,阿托品有效控制近視,但因為濃度較高,容易引發副作用,例如畏光、視力模糊等等。然而,是次發現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則可以有效減低副作用,同時,亦可以減慢近視加深速度。
政府將於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政府資助篩查及治療糖尿病或高血壓。在「共付模式」下,化驗費由政府全數承擔,會資助家庭醫生196元診症費,市民需付120元診金。如果市民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每年最多可獲6次資助診症,政府每次補貼166元,政府建議收費150元。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希望透過政府資助,市民可以篩查及治療糖尿病或高血壓,他認為計劃有吸引力,因為市民求醫希望就近,以較相宜的費用使用私家醫生服務。至於治療時收費150元,是政府建議水平,醫生可自行釐定診金,他希望給予靈活性,而最重要是價格透明,醫生要公布收費。至於政府每年資助6次診症是否足夠,他說根據醫學實證,涉及的治療次數已足夠。 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在同一節目表示,這計劃是希望推動家庭醫生概念,以跟進市民的健康情況,包括預防及治療等。如市民希望參加計劃,可以先在網上看資料,包括參與計劃的醫生及收費等,市民在地區康健中心登記為會員,配對家庭醫生時,亦會有相關資料。他又說,現時已有200多名醫生登記參與,相信日後會有更多醫生參與。
(法新社巴黎25日電) 研究人員今天說,全球各地廣泛使用的一種抗COVID藥物可能導致病毒突變,但沒有證據顯示這些突變引發了更危險的變異株。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數據追蹤病毒如何在疫情期間發生突變的變化,在患者身上找到他們認為與莫納皮拉韋有關的特殊「突變特徵」。
【本報訊】肺癌是香港病發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腦部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特別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非小細胞肺癌,大概有30%至40%患者會出現腦轉移。今年年中,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對100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3%受訪者明白肺癌腦轉移很常見,而腦轉移也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情緒壓力。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宣布,為鼓勵巿民及早預防和管理慢性疾病,港府計劃於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4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如未有已知的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將可在政府資助下,自行挑選家庭醫生接受篩查,當診斷出血糖偏高、高血壓或患上糖尿病時,將可由家庭醫生繼續診治並按臨床診斷處方藥物長期跟進。 參加者可在私營醫療巿場接受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醫生診症和化驗,以及按個人健康狀況獲處方藥物,接受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跟進。採用計劃共付模式,政府在篩查階段和治療階段均會提供資助,而參加者亦須支付一定的共付額。(gc/s)~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Now新聞台】醫管局中西醫協作計劃將擴展至癌症治療。 計劃之下,接受癌症治療而出現常見副作用的病人,例如周圍神經麻痺、腸胃不適等,經中西醫團隊評估後,除了原有的西醫癌症治療方案,亦可自願參與到日間治療中心或中醫診所接受針刺,或電針的針灸治療紓緩副作用,每次收費約120元,綜援受惠者豁免收費。瑪嘉烈醫院已開展服務,估計每年約1千名病人受惠,而屯門醫院將在下月提供服務。醫管局中醫服務主任陳啟賢:「主要透過針灸治療為主,可能是一些手法針灸,例如補瀉提插捻轉的方法,或一些現代方法,電針,即針加上電流幫助患者改善症狀。而在治療安排上,正如林醫生所說,首次我們會在日間治療中心,病人接受化療前會幫他提前進行針灸治療,病人做完針灸後,經評估都是無問題時會繼續進行化療。」#要聞
食物安全中心呼籲市民不要食用一款荷蘭進口的預先包裝芝士醬,有關產品可能受蠟樣芽孢桿菌污染,業界如持有受影響批次產品,應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受影響產品為Santa Maria品牌的DIP NACHO CHEESE STYLE,來源地為荷蘭,淨重250克,批次編號為2329019及2329231,進口商為Pear & Carrot Limited。 中心發言人說,該進口商已按中心指示,將已進口的受影響產品停售及下架,並展開回收。市民欲查詢上述產品的回收事宜,可於辦公時間致電該進口商熱線。中心亦會在該進口商所訂購的產品抵港後,封存有關產品,確保不會流出市面。
一名有長期病患的9歲女童,感染甲型流感,現時情況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這名女童昨日起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入住瑪麗醫院,並於今日轉往該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診治。女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並出現併發吸入性肺炎及呼吸衰竭。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潛伏期內沒有外遊,病人其中一名家居接觸者亦出現病徵。 中心發言人呼籲,市民應注意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並提高警覺,預防流感。
心臟病是本港第三位常見死因,當中冠心病佔約六成。提及冠心病,不少人會直接聯想到「通波仔」、放支架,不過並非所有患者都有此需要。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冠狀動脈造影血流儲備分數(caFFR)可以有效評估血管中的血流情況,幫助判斷是否需要通波仔,還是用藥控制已經足夠。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液的3條血管,膽固醇高、糖尿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政府資助篩查及治療糖尿病或高血壓。 如果市民確診,每年最多可獲6次資助診症,政府每次補貼166元,建議醫生向病人收150元診金。 醫務衞生局表示,計劃有吸引力,現時已有超過200名醫生參與,希望方便市民就近求醫,以較相宜的費用使用私家醫生服務。
港大醫學院研究證實,一項新的冠狀動脈造影技術,可有效評估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 國際臨床指引建議,患者在計劃進行「通波仔」前,應使用「血流儲備分數」(FFR)評估是否有心臟缺血情況,但這種評估方法需要額外置入導絲及注射藥物,涉及額外開支及風險,因此臨床使用率偏低,目前在本港接受「通波仔」的病人,只有約5%術前有接受相關評估。 近年一項新的冠狀動脈造影血流儲備分數系統(caFFR),毋須額外導絲及藥物,只需透過電腦運算模型就可以估算血流儲備分數,準確度達到傳統FFR金標準的9成或以上。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的研究團隊,評估約1300名於2014至2016年在瑪麗醫院接受「通波仔」病人的手術圖像,發現新技術成功辨析到他們的心臟缺血情況,心臟缺血的病人在進行「通波仔」後,三年內的死亡及心肌梗塞風險減低。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教授姚啟恒說,新技術比傳統評估方法更安全和方便,亦較易在本港普及,期望公立醫院應用該項技術,令更多冠心病患者得到最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