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凶宅?自然死亡會不會當凶宅?

近日港產片港產片大獲好評,屢破票房佳績,當中《正義迴廊》改編自2013年轟動一時的大角咀逆子弒雙親案件,令人毛骨悚然。事件過了近10年,究竟有關單位現時情況如何?是否成為了凶宅?

涉事單位位於1964年落成的大角咀海興大廈,在兇案陰霾下,收購工作進度加快,大廈最終在2017年,被恒基透過強拍以底價$16.98億順利統一業權,樓面呎價$9,383,現址為「利奧坊.曦岸」,所以沒有存在凶宅情況。

然而凶宅所影響的不一定是案發單位,附近旳鄰居亦隨時會被牽連,銀行不願意為單位提供估價,令買家難以承造按揭。以九龍灣德福花園五屍命案為例,事件發生超過24年,事發單位、其樓上及樓下物業、同層一半單位,未能得到銀行估價。

因此,有意置業的,必須要小心查證單位是否凶宅。首先,凶宅是沒有明確定義的,一般而言,死因可簡單為「自然死亡」及「非自然死亡」,前者通常不計算為凶宅,不過要視乎死亡時間,屍體太久才被發現的,單位也會被視為凶宅。

而「非自然死亡」包括自殺及謀殺等,單位就會被判斷為凶宅,而凶宅嚴重程度則視乎涉及的人數、過程及報導的廣泛程度來判斷。值得留意的是,若涉及跳樓事件,伏屍地點和起跳單位雙雙判斷為凶宅的。

想避免買到凶宅,究竟有什麼查證方法呢?最可信的是查銀行物業估價,當單位有涉事情況時,銀行不會提供網上估價的,並會著用戶致電查詢。如果銀行給予的估價有問題,如明顯低於市場價,或拒絕提供估價,可能代表該單位是凶宅。

準買家亦可以為單位進行查冊,以查看業主有沒有死亡紀錄,不過如果死者是租客,就不會出現相關紀錄。此外,準買家可以向代理或大廈管理員查詢,但用字要直接及明確,切勿用字太模糊,如問有沒有「污糟嘢」等,以免引起誤會;或者可以查網上流傳的凶宅網,惟資料都是非官方組織搜集的,未必百分百準確,只能作參考。

不過就算用了以上4種方法,成功申請按揭並購入單位,亦不是代表萬無一失的。在討論區有人發文指,其朋友於一年前購入該單位,當時並無任何資料顯示單位為凶宅,代理亦回覆整座大廈都沒有命案發生過,單位亦能作正常估價。

豈料在購入單位一年後,單位突然無法作估價,之後向按揭人員及估價行查詢,才發現單位在20多年前曾經發生自殺事件,但由於地區比較偏僻,而且沒有相關報道,因此當時估價行未有更新該資料,直至後來查冊資料才註上單位曾有人自殺的資料,因而變為凶宅。

那這種情況可以追討代理嗎?基本上是不可以的,因為購入單位時,地產代理是完全不知情的,而且連銀行都不知情,難以向其追討損失,業主只好用作自住或以平價出售。

如果想了解更多地產資訊教學,請查閱本網頁地產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