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進口冰鮮鴨樣本被檢出獸藥殘餘超標
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個進口冰鮮鴨樣本被檢出獸藥殘餘磺胺類含量超標。涉事產品已全部售罄。中心已就事件通知內地當局。 中心發從進口層面檢取有關冰鮮鴨樣本作檢測。結果顯示,該樣本每公斤含10億分之210的磺胺類,超過法例上限的10億分之100。 中心已知會涉事進口商違規事項,亦正追查有關產品的來源和分銷情況。食安中心發言人說,按有關樣本檢出的獸藥殘餘含量,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大陸浙江一名26歲女子,職業是一名室內設計師。她每天上班時數長超過10小時,還常常加班。2個月前,她突然感到腰和膝蓋疼痛,向中醫師針灸後被診斷出患上「死臀綜合症」。 據《極目新聞》報導,「死臀症」、「死臀綜合症」又稱為「臀肌失憶症」,是一種臀肌功能缺失的狀況,這可能與長時間久坐、姿勢不正、腰椎間盤突出等等有關。 醫生判斷,女子體型偏胖,未婚未孕臀部卻鬆鬆垮垮;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和睡覺時間差不多。由於長時間保持坐姿,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臀大肌「失憶」忘記如何收縮,而引發此疾病。 報道中還解釋,當臀肌功能減弱時,腰部和膝部的肌肉就會代償,也就是指要分擔臀肌的工作,長期下來,便會引起腰背部或膝關節疼痛,甚至發生無法用力的現象。恐怕會造成下背痛、鼠蹊部疼痛、膝蓋痛、膝關節退化、坐骨神經痛、屁股下垂等下肢問題。 醫生建議,打工仔可以試著做壺鈴深蹲、側向箭步蹲,或是搭配彈力帶做側移步。另外平時可以時不時夾緊臀肌,也有助於恢復臀部肌群的運動功能。 製圖/文字:HealthConcept 原文你或許有興趣【不要傷害】浙江漁民錘打鯨鯊頭部再放生 保育人士:存活機會不大【蘇格蘭研究】喝牛奶比喝水更能補
當你感到口渴或想喝飲品時,那一種飲品最能為你解渴呢? 相信不少人會選擇「水」。但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幾種不同飲料的補水反應,結果顯示,水不是最補水的飲品。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水(無論是靜止水還是氣泡水)都能很好地快速為身體補充水分;不過含有少量糖、脂肪或蛋白質的飲品,則可以更好地讓我們更長時間地保持水分,例如:牛奶。 原理是,喝得越多飲品,飲品就會從胃中排空,吸收到血液中的速度就越快,從而可以稀釋體內的液體,並為我們補充水分。 研究人員發現「牛奶比水更補水」,因為牛奶含有乳糖、一些蛋白質和一些脂肪,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減緩胃中液體的排空,並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水合作用。而且牛奶含有鈉,鈉的作用就像海綿一樣,可以保留體內的水分,從而減少尿液的產生。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小組測試了 13 種常見飲品,按4小時內補水程度,從最高到最低的順序排列如下:1. 脫脂牛奶2. 口服補液(如 Pedialyte 或 Liquid IV)3. 全脂牛奶4. 橙汁5. 可樂6. 健怡可樂7. 冷茶8. 茶9. 運動飲料10. 水11. 蘇打水12. 拉格啤酒13. 咖啡 資料來源: The
不少市民愛吃生津解渴的「口立濕」涼果,惟早前廣東省揭陽市有涼果廠發生毒氣洩漏,導致4人死亡,事件令人關注涼果生產安全,亦擔心吃到黑心涼果。本報記者聯合專家早前抽驗多款涼果,包括話梅、杧果乾及八仙果等,檢測其農藥「滴滴涕(DDT)」及防腐劑「亞硝酸鹽(Nitrite-nitrogen)」含量,發現90%樣本兩者皆超出上限,最誇張的杧果乾樣本分別超標逾143倍及18倍。醫生指,該兩種物質都有致癌風險,人體吸收過量「滴滴涕」會影響神經系統,隨時食壞腦;更會增加孕婦早產,甚至流產的風險。
一名21歲女子早前在大埔一個公屋單位內,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其後出現頭暈、吞嚥困難等,醫院臨床診斷為懷疑醫源性肉毒中毒,現時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 衞生署表示,根據該名女子提供資料,她曾於本月15日在單位內,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 署方指,她過往健康良好,本月22日起出現頭暈、雙眼下垂、四肢乏力和呼吸困難,昨日頭暈加劇並吞嚥困難,到天水圍醫院急症室求診,轉介至博愛醫院,今日入院。 署方強調,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只應由本地註冊醫生施行,消費者應了解醫生的全名,並查閲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同時查詢有關專業資格和相關資歷。 署方提醒,中毒病人相關肌肉會受影響,肉毒桿菌毒素亦可能擴散,影響注射部位以外範圍,有機會導致眼瞼下垂、重影或視力模糊、咀嚼困難、聲音沙啞,甚至在吞嚥、說話或呼吸等出現問題,有關徵狀可能在注射後數小時、數日或數星期出現。
香港天氣悶熱潮濕,即使踏入9月,相對濕度依然高企,容易造成指甲真菌感染,灰甲問題相當普遍。偏偏很多患者未必察覺灰甲初期特徵,容易忽視問題而疏忽處理。其實灰甲除了影響外觀儀容,傳染性極高而且難斷尾,一人中招隨時禍害全家,需要在惡化前及早控制!不過市面上治療灰甲的藥物眾多,到底哪一款才能徹底擊退真菌?由註冊藥劑師Billy Chung講解灰甲治療方法!
【Now新聞台】政府將於11月中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市民如果確診糖尿病或高血壓,最多可獲6次資助診症。當局指,根據醫學實證治療次數已足夠,同時希望推廣家庭醫生概念。 策略採購統籌處總監張偉麟:「在早期階段能夠早發現、早治療,通常都是輕症。輕症一般是要監察著,糖尿病、血壓高3個月1次(看醫生)左右。醫管局有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合作計劃,看看這麼多年的數據,大概都是6次左右就足夠。」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因為我們在計劃中加入很多新元素,而這些元素適用於在未來我們推基層醫療不同項目,例如如何善用康健中心、如何推廣家庭醫生、我們如何善用電子紀錄醫健通數據,我們還引入跨專業團隊概念。」#要聞
(法新社巴黎25日電) 研究人員今天說,全球各地廣泛使用的一種抗COVID藥物可能導致病毒突變,但沒有證據顯示這些突變引發了更危險的變異株。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數據追蹤病毒如何在疫情期間發生突變的變化,在患者身上找到他們認為與莫納皮拉韋有關的特殊「突變特徵」。
澳門出現首宗猴痘確診個案。澳門衛生局表示,29歲的男患者是澳門居民,他從本月16日起,先後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皮疹和水泡等病徵,3次到鏡湖醫院就診但未見好轉,本周一(25日)再到政府醫院求診,經檢測證實對猴痘病毒呈陽性。患者目前情況穩定,正住院接受隔離治療。調查顯示,患者在潛伏期內曾到過香港及珠海,他聲稱在香港和珠海,以及出現症狀後均沒有高風險性行為。當局正追蹤密切接觸者和溯源。澳門因應隣近地區猴痘病例明顯增加,由本月14日開始為高風險居民免費接種猴痘疫苗,而非澳門居民經評估後亦可付費接種。 (ST)#猴痘
【on.cc東網專訊】戶外活動或工作除可能中暑外,長期接觸紫外線亦有損視力。有調查發現,全港16%打工仔每日暴露於紫外線之下的工作時間長達5小時或以上,接近90%人的眼睛出現畏光、晚上視力變差、燈光帶有朦朧光影等老化症狀,惟20%人從不使用太陽眼鏡等裝備護目。醫
一名16歲青年感染甲型流感,情況嚴重。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這名青年過往健康良好,上星期五起發燒及咳嗽,昨日因徵狀惡化,被帶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同日獲安排入住兒童深切治療部。他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肺炎。 中心初步調查顯示,他在潛伏期內無外遊,其中一名家居接觸者現時出現病徵。中心正繼續調查。
隨著科技的進步,隱形眼鏡現今已非常普遍,無論類型、材質和顏色也漸趨多元化。然而,隱形眼鏡並非人人適合佩戴,如使用不當,隨時會增加眼睛感染的風險。眼科專科葉佩珮醫生表示,隱形眼鏡是外物,被置放於眼球表面,最先影響到的是眼球表面的組織結膜及角膜。長期或不適當使用,可導致眼乾症、結膜炎、角膜刮傷、復發性角膜糜爛等。此外,也可令眼角膜缺氧,壞血管增生。經常要提起眼瞼放入隱形眼鏡,也增加上眼瞼提肌鬆弛及眼皮下垂的機會。她指出,每三個佩戴隱形眼鏡的人,就有一個曾出現相關性的併發症,最常見是眼乾、有異物感,這時應停止佩戴,盡快求醫接受檢查。如繼續佩戴,會增加感染的機會。當感染嚴重時,可致角膜潰瘍,影響視力。「潰瘍可分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或寄生蟲感染四種,治療要對症下藥,爭分奪秒。如藥物最終未能及時控制病情,導致角膜潰瘍,甚至穿破,形成疤痕,便會令視力永久受損,最終可能需要角膜移植,才能回復部分視力。葉佩珮醫生又提醒,容易受感染的高危族群,包括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乾眼症、過敏性結膜炎或眼瞼炎患者、曾接受某些眼科手術、長期吸煙或接觸二手煙者,以及正在化療或使用類固醇的病人,都不適合佩戴隱形眼
澳門衛生局表示,29歲的男患者是澳門居民,無業,他從本月16日起,先後出現發燒、淋巴結腫大、皮疹和水泡等病徵,三次到鏡湖醫院就診但未見好轉,星期一再到政府醫院求診,經檢測證實對猴痘病毒呈陽性。 患者目前情況穩定,正住院接受隔離治療。調查顯示,患者在潛伏期內曾到過香港及珠海,他聲稱在香港和珠海,以及出現症狀後均沒有高風險性行為。當局正追蹤密切接觸者和溯源。 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表示,因應鄰近地區近期猴痘病例明顯增加,導致猴痘在澳門傳播風險上昇。為減少傳播風險,作為暴露前的預防措施,9月14日起,可透過衛生局轄下的衛生中心/衛生站預約進行暴露前預防接種,經醫生評價為高風險的澳門居民可免費接種猴痘疫苗,而依法獲準在澳逗留的非澳門居民,若被評價為高風險,則可付費接種;另外,此疫苗接種服務暫不向旅客提供。
默克(MRK.US)周一於科學雜誌《自然》上的最新研究發現,獲全球廣泛使用的抗病毒新冠病毒藥,或可能導致病毒突變,並偶爾傳染予其他人,引發該藥物是否有可能加速新冠病毒進化的疑問。 但研究表明,沒有證據表明以Lagevrio為品牌銷售的molnupiravir產生更具傳染性或嚴重性的新冠病毒變種。 最新的研究發現或會加強對新冠病毒治療有效性的審查,molnupiravir是疫情期間全球醫生可以使用的首批新冠藥物之一。(me/m)~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瑪嘉烈醫院及屯門醫院推出「中西醫協作癌症治療先導項目」,為正接受或計劃接受化療、電療的病人提供針灸服務,紓緩並預防因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合資格香港居民每次收費120元,綜援受助人豁免收費。 醫管局表示,今次是首次將中醫服務加入癌症治療服務,並引入日間治療中心。總行政經理黃巧雲希望,透過一兩年時間累積相關經驗,並結合有關科研發現,再考慮將服務進一步推展。她說,現時有6名中醫師參與計劃;又說過去半年,在中醫診所中,已培訓35名香港中醫師,將參與中西醫協作服務。 其中在瑪嘉烈醫院本月起已展開有關服務,腫瘤科顧問醫生林美瑩說,至今有4名病人參與,相信每年約有1000名病人符合參與要求。 仁濟醫院的浸大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中醫服務主任陳啟賢指出,化療藥物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例如出現麻痺,手指功能或會受影響,有接受有關針灸治療的病人,成效理想,例如可即時紓緩嘔吐等治療副作用。
衞生署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檢視本地採用的肺炎球菌疫苗後,發表更新建議,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及政府肺炎球菌防疫注射計劃均以十五價疫苗取代十三價疫苗,兒童及高風險人士相應疫苗接種時間表維持不變。 署方指出,專家檢視有關流行病學資料,得悉侵入性肺炎球菌感染在本港較常見於2至4歲兒童、以及65歲或以上長者;而最常見引致有關感染的血清型為血清三型肺炎球菌,佔2015至2019年所有個案約一半。 科學委員會檢視數據後認為,相比十三價及二十價疫苗,十五價疫苗對血清三型肺炎球菌產生的免疫反應較高,相信能更有效預防由該血清型引致的有關感染。 委員會建議,當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可提供十五價疫苗時,兒童可分別於2個月大及4個月大時接種共兩劑十五價疫苗,然後在12個月大時再接種一劑加強劑。65歲或以上無高風險情況的長者,如果未曾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應接種一劑二十三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有高風險情況人士,應接種一劑十五價疫苗,並於一年後再接種一劑二十三價疫苗。
【Now新聞台】醫管局中西醫協作計劃將擴展至癌症治療。 計劃之下,接受癌症治療而出現常見副作用的病人,例如周圍神經麻痺、腸胃不適等,經中西醫團隊評估後,除了原有的西醫癌症治療方案,亦可自願參與到日間治療中心或中醫診所接受針刺,或電針的針灸治療紓緩副作用,每次收費約120元,綜援受惠者豁免收費。瑪嘉烈醫院已開展服務,估計每年約1千名病人受惠,而屯門醫院將在下月提供服務。醫管局中醫服務主任陳啟賢:「主要透過針灸治療為主,可能是一些手法針灸,例如補瀉提插捻轉的方法,或一些現代方法,電針,即針加上電流幫助患者改善症狀。而在治療安排上,正如林醫生所說,首次我們會在日間治療中心,病人接受化療前會幫他提前進行針灸治療,病人做完針灸後,經評估都是無問題時會繼續進行化療。」#要聞
【Now新聞台】一名三歲女童懷疑誤食冰毒不適送院,警方列作虐兒跟進。 警方指下午接獲瑪嘉烈醫院職員報案,指一名三歲女童身體不適,懷疑誤食危險藥物;經初步調查後,相信女童在東涌一個住宅單位誤食危險藥物。據了解,該藥物疑為冰毒。女童目前清醒,在瑪嘉烈醫院留院。警方將案件列為「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暫未有人被捕。#要聞
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自新學年開始,院舍或學校爆發手足口病個案由截至本月9日一周錄得4宗、涉及15人,增至上周的13宗、涉及38人。而本周截至昨日、過去3天已錄得17宗爆發個案,涉及42人。衞生署幼兒中心或幼稚園和私家醫生診所定點監測數據亦顯示,手足口病的活躍程度相應上升。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5至7月一般為夏季高峰期,10月至12月亦可能出現小型高峰期。由於幼童易受感染,故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健康。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合資格人士可獲政府資助篩查及治療糖尿病或高血壓。 如果市民確診,每年最多可獲6次資助診症,政府每次補貼166元,建議醫生向病人收150元診金。 醫務衞生局表示,計劃有吸引力,現時已有超過200名醫生參與,希望方便市民就近求醫,以較相宜的費用使用私家醫生服務。
醫務衞生局公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將於11月中推出,合資格人士在政府資助下,可自行挑選家庭醫生為他們進行篩查,可及早識別易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人士。 所有4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如未有已知的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歷,便符合資格參加。參加者可在私營醫療市場進行糖尿病和高血壓篩查、醫生診症、化驗、獲處方藥物等等。 在此篩查階段,政府會承擔全數化驗費和資助196元診症費,參加者須支付120元的指定共付額。 參加者被診斷為血糖偏高,或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會獲政府資助。血糖偏高人士可享有每年最多4次資助診症,而已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者則可享有每年最多6次資助診症。 在治療階段,政府會就每次診症資助166元診症費,參加者須支付的共付額由家庭醫生自行釐定,政府建議的診症共付額為每次150元。 製圖/文字:HealthConcept 原文你或許有興趣【不要傷害】浙江漁民錘打鯨鯊頭部再放生 保育人士:存活機會不大【蘇格蘭研究】喝牛奶比喝水更能補充水分!附13大最解渴飲品排名【長者照顧】長者起衝突或受認知障礙影響 進行簡單評估可了解患病風險【重獲新生】8歲罕病女童接受母親骨髓及腎臟移植 術後一個月重返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