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與電動車供求差距大 議員倡提供流動充電節點

【on.cc東網專訊】為達到2035年停燃油車新登記、2050年碳中和的願景,港府近年積極推動新能源運輸。最近一份《施政報告》透露,將會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以及約3,000輛電動的士。有議員今(6日)指出,過去5年的充電樁增幅不足兩成,但電動私家車去年按年增加70%,兩者增幅不成正比,反映供求失衡問題。議員則建議,政府可研究引入流動充電車,提供可流動的充電節點。

議員葛珮帆表示,充電樁增幅遠遠落後於電動車增長,電動私家車去年按年增加7成,但同期充電樁數目僅增約16%。她又指,快速充電樁少且近年增幅緩慢,4年僅增500個,截至去年底全港不足1,000個;葛補充,市區興建充電樁亦面對缺少土地及電力供應不平衡、電網不能負荷等的難題,認為充電樁等充電設施不足是目前香港推廣電動的士的短板,的士業界因為難以充電怕影響生計,而不能轉用電動的士。

議員陳恒鑌則指,政策的支持對推廣電動車或的士十分重要,期望有關部門能給予更多支援。他又指,現時有民間企業與不少鄉村合作設立充電站點,惟有關土地需要申請改劃土地用途,因審批過程橫跨多個政府部門,進度緩慢,冀政府拆牆鬆綁,提供更多政策支援,並加強跨部門協作。的士業界也表示,推廣電動的士需完善充電網絡配合,雖然當局未來已計劃在西貢及大嶼山興建多個充電樁,但與投入約3,000輛電動的士的目標仍相差很大。

葛珮帆及陳恒鑌在會議中向政府建議,研究引入流動充電車,提供可流動的充電節點,在不同時間滿足不同地區的士的充電需求,短期內助解決市區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也應加強跨部門協作,提供申請建設充電樁設施的一站式服務,加快處理審批如申請改劃土地用途等程序。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