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 35 周年|維園再辦家鄉市集 掃貨市民:人要向前看 場外途人:睇到由治及興的好處|Yahoo

【Yahoo 新聞報道】今年是六四 35 周年,亦是連續第五年維園沒有燭光集會。取而代之的,是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會期由去年的三日增至五日(6 月 1 日至 6 月 5 日),開鑼當天有不少市民冒雨掃平貨。與此同時,維園外的一些市民表示對市集不感興趣。當了解到市集將會一連五天在維園舉行,不願上鏡的林先生認為用意在於「book 咗你個場,無得打籃球」。他記得以前的維園有燭光集會,如今燭光不再,「咁咪睇到由治及興的好處,樂觀啲嘛。」

市集首日,經民聯陳國偉組織「家鄉市集嘉年華暨港島一天遊」,聯同中免國際義工隊到維園捧場。
市集首日,經民聯陳國偉組織「家鄉市集嘉年華暨港島一天遊」,聯同中免國際義工隊到維園捧場。
有穿「華服」的表演者派發香囊,但首先要掃微信QR code 關注他們的機構。
有穿「華服」的表演者派發香囊,但首先要掃微信QR code 關注他們的機構。

安檢禁政治宣傳 警車場外兜圈

連續第二屆的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規模比去年大,共有 28 個同鄉社團參與,租用維園第 3 至 6 號球場,設 220 個攤位,入場費成人每位 5 元。維園 1 號、2 號球場則由於維修工程而暫時關閉,被水馬圍封。家鄉市集內外都有警員巡邏,警車在場外兜圈,並有至少四輛警車停泊在天后一側的停車場。入場前須通過安檢,不可攜帶有侮辱、歧視、宗教或政治宣傳等的物品。場地規則又列明,入場人士必須遵守《國安法》、《國歌法》、《國旗法》等。

市集租用了維園第3至6號球場,而第1、2號球場被水馬圍封。
市集租用了維園第3至6號球場,而第1、2號球場被水馬圍封。
根據現場見到康文署5月27日發出的告示,第1、2號球場由5月16日開始有維修工程,最後完工期是6月23日。
根據現場見到康文署5月27日發出的告示,第1、2號球場由5月16日開始有維修工程,最後完工期是6月23日。
會場內外都有警員巡邏,市集開幕首日未見警方出動「劍齒虎」裝甲車。
會場內外都有警員巡邏,市集開幕首日未見警方出動「劍齒虎」裝甲車。

50 多歲公務員姚先生首次來到家鄉市集。他說今年宣傳效果很好,在微信的社團群組都有收到訊息,家中長者早前還獲派專為鄉親而設的禮券,今天可以憑券到換取免費端午糭。他又特意到晉江社團的攤位選購兩袋禮盒、共花 100 元:「裡面有花生、蒜蓉枝,都是我們鄉下很有特色的小食。」

掃貨公務員評六四:30多年有很多不同真相

被問到是否知悉市集以前的維園,這些日子有什麼活動,姚先生說:「你講六四,大家都知道。」隨即表示今年辦的第二屆市集很好,想不到有這麼多人。再被問及對六四燭光集會的印象,他指:「講真,那些標誌性的燭光集會,還有你說六四事件什麼的,其實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啊,人要向前看嘛。還有,從八九年到現在 30 幾年,大家發現了很多不同真相。」

由將軍澳來到維園的姚先生表示,家鄉在福建,所以特意去買些特產,並指上一次回鄉已是四五年前的事。
由將軍澳來到維園的姚先生表示,家鄉在福建,所以特意去買些特產,並指上一次回鄉已是四五年前的事。

他稱不曾出席燭光集會,只有在 89 年參與過相關活動,「都是年輕人、都很熱血。」他覺得許多八九民運人士的行為背叛了初心,又提及當年「擋坦克的人」,「點解坦克車要轉來轉去,不輾過去,其實都是避免生命的犧牲。」

廣西社團聯會有攤位賣「港式甜品:冰糖红豆莲子仙草冻」,員工表示不清楚為何廣西特產是賣港式甜品。
廣西社團聯會有攤位賣「港式甜品:冰糖红豆莲子仙草冻」,員工表示不清楚為何廣西特產是賣港式甜品。
來自寧波的「三關六碼頭」,攤位人潮不絕,負責人張少華表示今年準備了比去年多5倍的貨品,但見到首天開賣的反應超乎預期,已經實施限購,每樣產品每人只可買兩件,當中最好賣的是10元一盒的寧波年糕。
來自寧波的「三關六碼頭」,攤位人潮不絕,負責人張少華表示今年準備了比去年多5倍的貨品,但見到首天開賣的反應超乎預期,已經實施限購,每樣產品每人只可買兩件,當中最好賣的是10元一盒的寧波年糕。

時至傍晚人潮稍稍退卻。市集外有不少市民經過,部分表示或會入內看看,亦有人指不感興趣。記者在現場採訪期間,亦有警員上前查問為何拍攝及要求出示記者證。

維園附近居民:燭光集會是紀念、象徵

30 多歲的林先生放工回家路上經過維園,對市集不感興趣,認為貨品不太吸引,上網都可買到,又相信市集對象不是他這個年齡層。對於社團連續兩年在六月初揀維園辦市集,林先生形容:「就係 book 咗你個場,無得打籃球。」他家住維園附近,往年都會見到維園亮起的燭光,但自己不曾參與,認知中的燭光集會,就是一個紀念、象徵,如今都容不下了,「咁咪睇到由治及興的好處,樂觀啲嘛。」

同樣不願上鏡的林先生認為,維園燭光集會不再,讓他「睇到由治及興的好處」。
同樣不願上鏡的林先生認為,維園燭光集會不再,讓他「睇到由治及興的好處」。

另一位經過維園、準備食晚飯的黃小姐(化名),同樣表示不會去市集,「如果真係有需要買一些中國大陸不同省市的土產,我淘實得啦。」被問到對維園以往的認知,她遲疑了一下後表示知悉以前有燭光集會。當談及維園燭光不再,她以在維園出沒的小葵花鳳頭鸚鵡作比喻。她這種雀鳥的原生地在印尼和東帝汶,但因為被過度捕獵而面臨絕種,牠們有意無意去到了其他地方棲息,其中一個地方就是香港。傍晚時份,牠們會出現在維園外的樹木枝頭上,叫得像小朋友的哭喊聲。

小葵花鳳頭鸚鵡較常在維園及香港公園出沒。(漁護署網站圖片)
小葵花鳳頭鸚鵡較常在維園及香港公園出沒。(漁護署網站圖片)
不願上鏡的黃小姐(化名)表示對市集不感興趣,對於有關六四的問題都再三思考才回答。
不願上鏡的黃小姐(化名)表示對市集不感興趣,對於有關六四的問題都再三思考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