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見醫生 病徵/通波仔/搭橋/戒口/高膽固醇哪些問題必問?心臟科專科教路│求診教學

冠心病是眾多心臟病中的死亡主因,不少病人得悉患病後,是否需要通波仔、搭橋、戒口、戒高膽固醇等一連串問題便浮現腦海,惟與醫生會面時間短暫,如何把握機會發問及了解自己的治療方案,是管理病情的重要一環。下文將以冠心病為例,請來心臟科專科醫生講解病人病徵及治療方案時,需要掌握的「關鍵提問三步曲」。

心臟科專科醫生蕭頌華
心臟科專科醫生蕭頌華

當確診冠心病時……

在眾多心臟病中,冠心病是死亡主因,衞生署數字顯示每日約有10人死於冠心病。由於冠狀動脈收窄或阻塞,病人會心絞痛甚至心臟病發,肥胖人口上升及飲食西化,更令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科專科醫生蕭頌華表示,視乎血管的阻塞程度,冠心病治療方案大不同,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更可令病情惡化風險顯著下降,要有效管理病情,可參考以下提問三步曲。

1﹒「我的病目前有多危險?」

血管阻塞情況決定病情危險性,蕭醫生表示,病人需要向醫生了解血管阻塞程度、阻塞位置及阻塞的血管數目。心臟有三條主幹血管,只有單一血管阻塞,且位置下游,風險相對較低。若阻塞左主幹血管、阻塞位置處於上游,風險就較高,每五年的猝死風險增加5%至6%。以血管直徑計算,阻塞直徑範圍少於50%,一般可靠服藥控制,70%以上屬嚴重,須考慮「通波仔」。

2﹒「我有哪些治療方案?」

任何治療均有兩面性,正如藥物有副作用、手術有風險,病人須衡量好壞,選擇對自己最理想的治療方案。除了用藥,不少病人會選擇「通波仔」手術處理血管堵塞,較嚴重的個案或要進行開胸的搭橋手術。另外,冠心病是其中一種可靠改善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去控制病情的疾病,減少進食紅肉、動物內臟、貝殼類海產、魷魚、多膏的蝦蟹等膽固醇高的食物,以及每日進行20至30分鐘中度強度的運動如急步行、緩步跑,均可降低風險。

蕭醫生指出,若醫生只是籠統地叫病人戒口,會欠缺說服力,使用例子及量化數據有助游說病人,例如壞膽固醇每降一度,就可減少22%中風及心臟病發風險。而膽固醇降至1.8度以下,血管阻塞的惡化程度更可顯著減慢。他建議病人可多向醫生提問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宜忌,比起單靠用藥,管理病情能事半功倍。

眾多心臟病中,冠心病是死亡主因。
眾多心臟病中,冠心病是死亡主因。

3﹒「什麼徵兆代表病情惡化要求醫?」

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或隨年月惡化,除了定期自我量度及記錄血壓及心跳,何時需要再求醫評估病情,可留意有否出現異常病徵,包括出現心絞痛,舉例平時能走五層樓梯,但現時行三層已心胸疼痛,有機會是病情惡化的信號,最好請教醫生再次評估病情。

蕭醫生教路,無論是患何種疾病,只要謹記以目標為本,知道自己的疾病風險、治療選擇,就能向醫生掌握最佳病情管理方案。

蕭頌華指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降低壞膽固醇水平,有助管理病情。
蕭頌華指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降低壞膽固醇水平,有助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