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塞爆學童 「大肚班」開學跨境校巴遲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新學年正式展開,逾九十萬名學生重返校園,而跨境生逐年創新高,令大埔及北區小學學額供不應求。教育局要求大埔多所小學擴班,令區內學校「大肚班」情況普遍,有學校小一級多達八班,部分學校新生更佔了全校三分之一。有學校的跨境校車在開學日遲到,令三十多名跨境生錯過開學禮,專程偕同子女上學的跨境家長批評不能接受。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視察學校開學情況後稱,開學日交通及跨境生上學情況暢順。 為應付北區及跨境生的學額需求,教育局今年向大埔借入近四百個學額,又在該區至少六所小學擴班,其中三所學校出現「大肚班」,大埔官立小學由去年五班小一,增至今年八班,班數是全區之冠;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及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各增兩班,兩校小一級分別增至七班及六班。受到課室數目所限,「大肚班」學校最快兩年後將面對縮班,影響教師編制及持續發展。 大埔小學破天荒開七班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到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視察,被記者質疑「硬塞」小一新生給個別學校,他承認人口變動是不爭事實,需要各區攜手處理,「今日人口可能會增加,數年後就可能降低,香港整體都要面對。」他指「大肚班」是過渡性安排,重申當局有「保學校、保老師、保實力」的措施應付縮班對學校的衝擊。他補充開學日交通及跨境生上學情況暢順。 該校校長陳小燕坦言,區內學校經過數年前的升小人口低谷,不少學校均有空置課室,在北區學額供不應求之際,自然被當局看中成為「大肚班」,「六月收到當局派到九班小一,我們每天更新數字,今年借給北區的二十九個學額最終只有十人註冊,連同一些叩門他校學生,最終還是破天荒要開七班,即全校三分之一學生是小一新生,只好趕快聘請新老師與增加設備,幸好趕得及開學。」 學生長途跋涉疲態盡現 雖然當局明年起為跨境生另設校網,但陳小燕指校舍仍有六間空置課室,明年「大肚班」恐會持續,班級結構不利學校穩定,「班別不能過分擴張,但津校無法抗拒收生,只希望當局明年顧及我們,只派五至六班小一就好。」她透露,現時全校共八十多名跨境學生,近半是小一新生,已安排校車往返口岸。 同區的蔡衍濤小學也是「大肚班」學校之一,不少小一新生是跨境生,但落馬洲口岸出發的接駁校巴在開學首日延誤逾十分鐘,令近三十名跨境生無法參加開學禮,與新任校長陳淑兒緣慳一面。記者所見,跨境生表情雀躍但難掩疲態,部分學生坦言未習慣舟車勞頓,感覺疲累。 家住深圳福田的小一家長于小姐昨日特地請假,偕兒子體驗跨境上學,一家人清晨五點半已經起牀,自行驅車到福田口岸,六點半過關後在落馬洲集合,豈料口岸跨境學童眾多,校巴到八時始抵達校門,「當然不能接受(延誤),這影響到孩子學習。」她透露,本港境內的接駁校巴,每月收費港幣八百五十元,若乘搭內地保母車接送,須另付人民幣七百五十元車資,負擔不輕。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