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文化館|傳承流行文化 蕭芳芳迷你裙、哥哥高跟鞋登博物館 學者:兩岸四地獨有|Yahoo

港府擬將尖東科學館改建為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館,科學館則於沙田文化博物館現址重建,文化館或將面臨「殺館」。
港府擬將尖東科學館改建為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專館,科學館則於沙田文化博物館現址重建,文化館或將面臨「殺館」。

【Yahoo 新聞報道】港府計劃在沙田文化博物館現址重建科學館,意味成立了 24 年的文化館或進入倒數階段,告別港人。有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對「殺館」感到訝異,形容文化館成功打破流行文化難登大雅之堂的形象,亦是港人珍視本地文化的象徵,「係一個態度話畀人聽,香港有好重要嘅文化 legacy(傳承),要有公眾資源去展示呢啲嘢」。

文字記者:盧珮瑤
攝影記者:Billy H.C. Kwok、Oscar Liu

港府去年 12 月底向立法會提出,將香港科學館尖東現址改建為「國家發展成就館」,科學館則於香港文化博物館於沙田的現址重建,而文化博物館藏品則會在其他博物館重新整合和重置,有海外港人組織發起聯署譴責「殺館」。上月有報道指港府正考慮在維港兩岸覓尋地點增設「流行文化館」。

沙田文化博物館生死未卜,已計劃的展覽如期舉行,包括去年底開幕的「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澳門出生、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李展鵬為梅艷芳忠實粉絲,專程來港參觀展覽。

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李展鵬為梅艷芳忠實粉絲,於「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開幕時,他已率先來港觀展。
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李展鵬為梅艷芳忠實粉絲,於「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開幕時,他已率先來港觀展。

沙田文化博物館自 2000 年 12 月 17 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李展鵬就是常客。文化館去年 3 月起舉行「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他更帶同家人來港參觀,「我家姐係超級『哥哥』(張國榮)迷,爸爸同媽媽都鍾意張國榮、梅艷芳,嚟到見到原來又有粵曲、又有金庸,佢哋都睇得好開心」。

李為文化評論人,專門研究電影、城市及流行文化。他指,文化館的展覽有助補充其研究的背景資料,尤其是常設展館「瞧潮香港 60+」,由二次大戰後細數至 2000 年代初香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和電台廣播節目的發展,「我對八十、九十年代熟悉,但六十、七十年代或者粵曲唔算好熟,例如入面展出蕭芳芳嘅迷你裙,你現場睇到就會知道當時(六、七十年代)已經有少少唔同嘅女性角色,發展到梅姐就再大膽啲,裡面嘅information(資訊)有好多珍貴嘅嘢,幫到我哋研究流行文化、電影嘅人」。

文化館常設展館「瞧潮香港60+」中展出女星蕭芳芳於1960年代在粵語歌舞片中穿著的迷你裙,成為當時的潮流服飾之一。
文化館常設展館「瞧潮香港60+」中展出女星蕭芳芳於1960年代在粵語歌舞片中穿著的迷你裙,成為當時的潮流服飾之一。
李展鵬認為博物館讓觀眾可近距離欣賞一眾與流行文化相關的珍貴展品,相比看網絡或書本圖片張力更大,圖為梅艷芳於2003年演唱會穿著的西式紅金裙掛。
李展鵬認為博物館讓觀眾可近距離欣賞一眾與流行文化相關的珍貴展品,相比看網絡或書本圖片張力更大,圖為梅艷芳於2003年演唱會穿著的西式紅金裙掛。
在「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中,李展鵬最喜歡她在《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演唱會》中演唱《烈焰紅唇》的服飾。
在「絕代芳華.梅艷芳」展覽中,李展鵬最喜歡她在《百變梅艷芳再展光華演唱會》中演唱《烈焰紅唇》的服飾。

即使有關香港流行文化的資訊和圖片在網絡垂手可得,李仍然珍視博物館這片觀賞實物的空間。「瞧潮香港60+」部分展品包括張國榮於《跨越 97 演唱會》中穿著的紅色高跟鞋、許冠傑演唱會穿過的紅白藍膠袋圖案服裝等,「張國榮對鞋,大家都會睇過演唱會片段,但你去到現場睇到實物畀你嘅 impact(影響)好大,未必係得到啲咩新資訊,但你對張國榮嘅性別形象會有更深刻嘅了解」。

常設展館「瞧潮香港60+」展出一眾巨星的表演服裝,圖為張國榮於《跨越97演唱會》中穿著的紅色高跟鞋。
常設展館「瞧潮香港60+」展出一眾巨星的表演服裝,圖為張國榮於《跨越97演唱會》中穿著的紅色高跟鞋。

展示流行文化「係一件事嚟」

李展鵬曾於英國修讀傳媒與文化研究博士,當地有多個展示流行文化資產的博物館:V&A 博物館曾推出《David Bowie Is…》世界巡迴特展,創下開館以來最高觀展人次紀錄,及後更創立「大衛・鮑伊中心」,展出 8 萬件關於 David Bowie 的藏品;英國國家肖像館舉辦已故女星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相展;英國利物蒲亦設有披頭四(Beatles)故事館,「我當時好羨慕,人哋會好珍而重之地去展示流行文化」。當見證沙田文化博物館成立,李展鵬雀躍非常,「佢哋成功經營到個品牌效應,入 museum(博物館)唔係淨係睇啲精緻藝術,兩岸四地(中港台澳)得香港呢個展館,係咁認真、嚴肅疏理流行文化」。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 2022 年《施政報告》表明港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去年更推出「香港流行文化節」。李展鵬指,港人日漸珍視流行文化,對港府下「殺館令」感到驚訝,「你有一個展館去做呢樣嘢,其實係一件事嚟,係一個態度話畀人聽,香港有好重要嘅文化legacy(傳承),要有公眾資源、軟件硬件嘅設施去present(展示)呢啲嘢」。

李展鵬認為文化館是香港向世界展示重視本地文化遺產的象徵。
李展鵬認為文化館是香港向世界展示重視本地文化遺產的象徵。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曾表示,文化博物館 2022 至 2023 年度赤字達 1.26 億元。李展鵬則認為,文化館長遠可為香港帶來經濟收益,「假設梅姐大陸、日本 fans 嚟睇,就係旅遊業好重要嘅元素,等於去日本我哋會去吉卜力(美術館)一樣。邊度有錢邊度都可以放到煙花,但呢啲嘢就係要嚟香港睇」。文化館於去年舉辦為期半年的「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吸引逾 37 萬人次入場。

本地混合媒介藝術家鄧國騫曾參與文化館2015年的「時間遊人」展覽,以作品回應館內的常設展品。
本地混合媒介藝術家鄧國騫曾參與文化館2015年的「時間遊人」展覽,以作品回應館內的常設展品。

以嶄新方式探索當代藝術 藝術家:咁多個館之中最好嘅展覽

文化博物館 2015 年舉辦「時間遊人」展覽,邀請 18 位當代藝術家以作品回應館內的常設展品,本地混合媒介藝術家鄧國騫是其中之一。鄧國騫為原居民,收集爺爺珍藏多年的遺物,以錄像、混合媒介製成作品《鄧爺爺》,在整理物件過程中,他與觀眾一同追尋祖先和爺爺的生活軌跡,「可能係尋求緊一種跟唔同時代、時間嘅 dialogue(對話),係我作品上常常會有嘅嘢」。

鄧指,文化博物館素來會邀請不同策展人籌備展覽。他參展那段時間,部份來自中大藝術系的策展人加入文化館,令該館除了流行文化的常設館外,部份展覽開始以新方式探索當代藝術,「嗰時我覺得(文化館)係咁多個館入面,展示當代藝術最好嘅展覽」。其時大館、M+ 等博物館尚未誕生,他認為香港藝術館的定位與觀眾較遠,「藝術館嘗試接軌大眾多啲,放咗好多力氣喺 package(包裝)嘅嘢,唔係藝術本身;但文化館無呢樣嘢要 deal with(處理),佢本身已經有大眾生活文化嘅嘢,pop culture(流行文化)又好、設計又好,佢要同觀眾接軌唔需要花額外嘅力氣」。

近年,文化館的展覽較著重流行文化,鄧國騫認為這是記錄、書寫和疏理文化的重要媒介,「假設 Mirror 突然間唔紅,可以話消失就消失,但佢喺香港流行文化嘅歷史定位係咩呢?如果無呢啲展覽、無整理過程,唔去講嗰樣嘢,文化係無活力承傳落去,都會消失」。他建議當局不應「殺館」,更應考慮翻新文化館,包括善用展覽空間和改善觀眾觀展路線。

鄧國騫認為文化館展覽是書寫和疏理文化脈絡的重要媒介,失去紀錄將會令本地文化將無法傳承。
鄧國騫認為文化館展覽是書寫和疏理文化脈絡的重要媒介,失去紀錄將會令本地文化將無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