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 40 萬個發泡膠生果網未達標 回收機構:疫情打亂回收習慣
走進街市和超市,總會看到不同種類的水果被套上「生果網」。此網是發泡膠物料,可以回收再造。專門回收及處理發泡膠的機構「迷失的寶藏」早前趁中秋節發起「一百萬個生果網回收挑戰」行動,結果僅收集約 40 萬個,未能達標。機構估計與疫情打亂市民回收習慣有關,希望疫後繼續提醒市民,生果網及其他發泡膠都可以回收,「唔好貪方便扔咗去垃圾筒」。
2019 年半年收 100 萬個
「迷失的寶藏」項目總監李家銘(Andy)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表示,過去曾發起回收生果網的活動,「一開始是 10 萬個、之後 50 萬個,2019年時候再試 100 萬個。」他最初希望提高市民對於回收生果網的認知,「過去呢五、六年,我哋已經不停宣傳話生果網係 100% 可以回收,亦都多咗一啲工商業機構知道。」以往的活動都能夠成功達標,2019 年用了半年時間回收了 100 萬個,「所以呢次 100 萬嘅收集都係一個 review,究竟香港嘅意識、或者係行動力有幾高?」
過往發泡膠欠缺專門回收渠道,直到 2016 年「迷失的寶藏」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設立,香港才有了唯一專門回收發泡膠的機構。現在環保署轄下的「綠在區區」服務點都讓市民回收發泡膠及生果網。有見回收渠道增加,於是 Andy 也提升今年回收生果網的挑戰難度,將回收 100 萬個生果網的時間縮短至一個多月,「今次其實都幾 Challenging」。市民可將生果網帶到部分綠在區區的服務站、Citysuper 等特定收集點。這些生果網會送到「迷失的寶藏」的荃灣廠房。
最終一個多月的回收行動收集到重約 680 公斤、約 40 萬個生果網。對於成績未能達標,Andy 認為部分原因是一些綠在區區的服務站收集的發泡膠需送到「中央收膠」的回收承辦商,並無送到其荃灣廠房,部分原因也可能是疫情打亂了回收習慣,「有啲人當時可能驚病菌,所以全部嘢都會當成垃圾扔。」然而,該機構過去 6 個月平均每月收到約 278 公斤、17.8 萬個生果網,相比之下,是次行動按月回收成效增加了約 2.4 倍。
生果網氾濫 每店或用數萬個
Andy 續指,有市民反映生果網包裝蔬果的種類愈來愈多,「例如白蘿蔔、椰菜花、翠玉瓜、薯仔、粉葛…無論是超級市場、街市、菜檔都很容易見到,使用生果網及發泡膠兜的情況非常高,可能一個舖頭已經有幾萬個,連鎖的話更可能有十萬個,所以真的要收 100 萬 target,如果個個都肯合作,應該一個星期都能夠收到。」
對於愈來愈多蔬果都加上生果網,Andy 理解容易撞爛的水果須用生果網保護,但一些堅硬的蔬果則未必有此需要,「有啲西瓜、菠蘿、蜜瓜係咪需要呢?呢個真係要睇返批發商嗰邊,依家都係想推生產者責任制,如果真係要用的話,佢就要去做返個配套,然後做個收集,或者畀返資訊零售商或者顧客,佢哋用完應該拎去邊度。如果連資訊都唔提供,將責任卸咗喺顧客度,咁就依然會有咁嘅問題出現。」
在疫後復常的日子,Andy 認為需繼續提醒市民,生果網及發泡膠都是能夠回收,「唔好貪方便扔咗去垃圾筒」。Andy 進一步解釋,生果網屬於 4 號膠,即 EPE(Expanded polyethylene,發泡聚乙烯),「發泡膠拉返長個名就係發泡嘅塑膠,好多塑膠都係可以變成發泡膠。」其特徵是較為軟身,帶有延伸及彈性,惟並不耐熱,珍珠棉亦是屬於 4 號膠。另一種較為常見的發泡膠則是 6 號膠 EPS(Expanded Polystyrene,聚苯乙烯泡沫),質地較為硬身,通常用作即棄餐盒、發泡膠箱等用途。
Andy 續指,收集回來的生果網與發泡膠需先分類,「如果我哋將 4 號同 6 號混合,然後融咗一齊,都是垃圾來的。所以塑膠回收如果分得唔好,變成垃圾嘅機率就只會越大。」分類後會放進機器打碎,再熱溶成為長條狀的膠磚,再送到下游的回收廠處理。膠磚可加工成為膠粒原材料,製作其他產品。
市民可將生果網送到以下地點:
回收後送到「迷失的寶藏」廠房:天后、鴨脷洲、香港仔、離島、梅窩、寨城、新蒲崗、佐敦、元朗墟、朗屏、石湖墟、粉嶺、葵青
回收後送到指定塑膠回收先導計劃之承辦商:中西區、東區、觀塘、沙田、大埔、西貢、荃灣、深水埗、屯門
尖沙咀、銅鑼灣、中環、沙田
詳情參閱「迷失的寶藏」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lyfoamrecyclin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