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再恐同日|銅鑼灣街頭展出57地區平權里程碑 大會:冀世上所有伴侶同獲保障|Yahoo

今天(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同志組織「大同」於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擺設街頭展覽。

【Yahoo 新聞】今天(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有同志組織於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擺設街頭展覽,在世界地圖上羅列 57 個承認同性婚姻制度的地區。展覽主辦人鄧耀光冀望透過展覽,讓大眾認知不同地區爭取同婚及民事結合的過程,「所有制度都非一步登天,一切也得來不易;伴侶權益不單指同性伴侶,而是所有人,最終希望世上所有伴侶,不分性別,都能獲得保障。」

文字及攝影記者: CKW

「大同」(Gay Harmony) 創辦人鄧耀光指出,今年展覽主題為「從無,到有」(From None to One),展示不同國際同志平權的里程碑
「大同」(Gay Harmony) 創辦人鄧耀光指出,今年展覽主題為「從無,到有」(From None to One),展示不同國際同志平權的里程碑

去年岑子杰就2023年司法覆核同性婚姻案件上訴部份得直,裁定政府須制訂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替代框架。今年銅鑼灣展覽主題為「從無,到有」(From None to One),主辦單位「大同」(Gay Harmony)參考「世界不再恐同日」的國際主題「不遺下任何一人:給予所有人平等、自由與公義」,展示國際 57 個不同地區中,同性婚姻及民事結合制度建立的里程碑,其中香港的里程碑部份就引用岑子杰案例。

「大同」創辦人鄧耀光接受《Yahoo新聞》記者訪問時表示,今年光是籌備到落實,已花了足足三個月,「想好主題、內容後,我們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搜集資料,再整理、消化,轉化成大眾易於理解及吸收的文宣,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他期望展覽啟發大眾對婚姻制度的想像,不論性別,都生而平等,「其實不單是同性,不分任何性別與人種,都應該有被制度保障的權利。」

展覽設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外行人專用區。
展覽設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外行人專用區。
展覽設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外行人專用區。
展覽設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外行人專用區。

「信未來會更好」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比較法與公法研究中心、中文大學性小眾研究計劃等機構在去年的「國際不再恐同日」,聯合發表港人對同性伴侶權益看法的研究報告,指大眾對同性伴侶權利的意見有顯著變化,六成受訪市民支持同性婚姻;鄧耀光期盼今年更多人支持,「當然希望(香港)愈來愈多人支持同性婚姻或其代替框架,我相信未來會更好」。展覽提及的「先進國家」,建立同婚及民事結合都經歷長期政策倡議。

展覽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賞,主動向工作人員提問相關內容。鄧耀光指出,LGBTQ+ 群體當中,不少人仍不清楚現時香港婚姻制度的問題,展覽除了將資訊傳予公眾,亦希望透過實體形式接觸性小眾群體,「其實這些資訊是否人人都知呢?即便知,但在同婚以外婚姻制度的替代方案,大家又理解多少呢?即便是性小眾群體也不是能全部認知,更何況是大眾呢」。

展覽羅列了不同國家地區的平權資訊
展覽羅列了不同國家地區的平權資訊

「我們又有甚麼不同呢?」

途經銅鑼灣看到展覽的梁小姐拿出電話拍攝展覽品內容,分享給親友。她稱身邊親友不乏同志,遂不時留意相關資訊與新聞,「如果能建立同性婚姻制度起來,我絕對支持啊,這是大家應有的權益啊」。她又反問:「我覺得大家都是人,為甚麼我(異性戀)能結婚,他/她們就不能呢?我們又有甚麼不同呢?」

梁小姐表明支持同性婚姻,「這是大家應有的權益」
梁小姐表明支持同性婚姻,「這是大家應有的權益」

「至少你們有被看見、討論的機會」

來自日本的港大交流生 Francis 稱自己屬非二元性別,支持香港實行同性婚姻,「在日本,大家都不會公開提及性小眾權益的問題,彷彿不聞不問,問題便不存在一樣;但近年的香港經歷過各色各樣,各種群體爭取權益的行動後,至少你們有被看見、討論的機會。」

受訪者:來自日本的港大交流生 Francis稱,日本缺乏公開討論性小眾權益的空間。
受訪者:來自日本的港大交流生 Francis稱,日本缺乏公開討論性小眾權益的空間。

「大同」將於6月29日至7月1日在尖沙咀 iSQUARE 舉辦「同志驕傲月市集」,同場設工作坊、表演、及講座分享。市集詳情可瀏覽「大同」社交平台更新:https://www.instagram.com/gay_harmony_hk/

展覽吸引銅鑼灣途人駐足觀賞
展覽吸引銅鑼灣途人駐足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