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記者開獨立書店「留下書舍」:令大家覺得未走散、未灰飛煙滅
過去一年,傳媒機構接連停運,多位傳媒人被捕,無數記者失業。面對令人窒息的低氣壓,5 位前記者決定轉行開辦獨立書店「留下書舍」,向公眾推廣新聞學,亦提供空間讓記者「圍爐」交流。有份開店的資深傳媒人岑蘊華自嘲,從商業角度而言,經營書店很可能是「撼頭埋牆」,但仍希望這地方連結到留下來的人,「做一樣嘢令大家覺得未走散、未灰飛煙滅。」
攝影:Davies
「留下書舍」位於太子一幢唐樓的四樓,書舍面積約 600 平方呎,看似普通的傢具背後都有故事。放在中央的大木桌由辭職的區議員捐出,議辦職員在桌上處理過不少街坊求助個案。記事黑板和靠窗木架都來自已結業傳媒機構,前者曾供中國組記者用作直播報道,至今仍隱隱見到粉筆痕跡;後者是偵查組的辦公桌,承載過很多得獎的調查報道文件。
這些傳媒機構、區議員辦事處逐一消失,遺下的物品卻在書店迎來新生。有份開店的前記者 Kris 慨嘆:「我哋自己覺得呢張枱經歷獨一無二。如果一個普通客人乜都唔知,亦未特別對呢啲嘢有感受,佢覺得只係一張有少少刮手嘅枱。」
選擇留下 待與還柙朋友團聚
Kris 做記者逾 10 年,效力過不同傳媒機構。直至他任職的機構被逼停運,開始思考前路,想過移民,但不捨得香港;想過轉行做公關,又覺得性格不合。思前想後,他和幾位來自不同傳媒機構的前記者決定開書店,「純粹係個人想留低,留低其中一部份(原因)係,我有啲(還柙)朋友,我想大家可以再團聚。」
於是 5 個前記者合共投資數十萬元開店,找舖位時更善用記者的觸覺和技能,查核土地註冊處等資料,了解唐樓是單一業主,附近地段沒有重建計劃,意味書店不會短期內遭迫遷。至於裝修,他們就力不從心,Kris 自嘲欠缺生活技能,「你叫我鬭(音鬥)木,我完全企咗喺度;條電線斷咗駁返,一定係觸電死。」幸好有做裝修工程的中學同學以五折「友情價」承包書店裝修。
「大家經歷過一啲嘢:一齊失業。」
一班前同事力撐書店,輪流幫忙裝修,又協助搬傢俱上唐四樓。Kris 心存感激,「我覺得感情再好咗,好正常嘅,大家經歷過一啲嘢:一齊失業。」歷年採訪積累的人脈亦發揮作用,發行商、出版社樂意協助,其他獨立書店又傾囊相授經營之道,本土研究社亦捐出數百本藏書,供書店當二手書出售。
Kris 說,因前記者身份獲八方支援,但團隊始終經驗欠奉,會加倍努力經營,「我哋唔想自己係一個虛火,如果真係做,我哋想做好間書店。」留下書舍昨日(25 日)正式試業,他笑言店舖沒有店長,只有「書僮」陪伴客人挑選合適的書籍,「因為有個爛 gag,呢度係太子,書僮就係陪太子讀書。」
推廣新聞學 冀讀者「識得睇新聞」
留下書舍其中一個主打是推廣新聞學,銷售新聞故事、報導文學、新聞理論書籍,推動媒體素養。Kris 認為當傳媒機構相繼停運,市民更要學會如何看新聞,從中找到有用的資訊,「如果大家都識得睇新聞,喺呢個時勢更加有用。」
一同經營書店的岑蘊華補充,期望書店提供一個空間連繫不同年代的記者,互相交流、傳承經驗。早年他曾在太子開設餐廳 TC2 Cafe,成為「樹洞」讓記者吐苦水。他自言作為傳媒「老鬼」,接連目擊新聞機構關閉,同樣受到很大衝擊,這種痛苦是跨世代,「我教新聞系,啲學生問我畢業之後去邊間做好?」他希望書店可以鼓勵留下來的人,「做一樣嘢令大家覺得未走散,未灰飛煙滅。」
不過,出版界與傳媒一樣,同樣面對飄忽不定的「紅線」,一些書籍尚未被指違法,但已經在圖書館下架,出版社、發行商、甚至書店都有各種顧慮。Kris 說,有心理準備面對書籍審查,但指書店會依從法例,「你覺得條紅線好麻煩,令你好唔方便,你唔同意佢。如果你要留低喺度生活,你只能夠選擇同佢共存,呢個係必然情況。」
留下書舍
地址:西洋菜南街 228 號唐四樓(始創中心後面;樓下地舖為「東京街」堂食店)
營業時間(試業):星期一至日 12:00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