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洋服 半世紀好好地造衣服

「以前我爸爸嗰個年代,有美國軍人嚟做西裝,嗰啲軍人『Very Good!Very Good!』咁樣,所以我地叫 Very Good Tailor。」鍾老闆笑著告訴我們店鋪名字的由來。

好好洋服創於 1963 年,這間已有近 60 年歷史的老店現坐立於油麻地廟街。店鋪招牌是漆棕底色,以鮮黃復古字體寫上「好好洋服」四個醒目大字。店鋪內展示著不同的西裝、領帶、袖釦,還有許多布料樣板,密密麻麻填滿了店舖的每一個角落。

店舖繼承人鍾國鴻先生西裝骨骨,脖間鬆鬆掛著圍著一條裁衣軟尺 ── 陪伴他已久的工作夥伴。他半靠在木桌上,為我們娓娓道來好好洋服的故事。


好好洋服的繼承人鍾國鴻先生。

故事要從上一代說起。五、六十年代製衣業蓬勃,鍾國鴻的父親鍾達明在難民潮中游水到了香港,經朋友介紹到洋服店做學徒。他從零開始學做西裝,慢慢磨練,一步步從學徒做到老闆,於 1963 年時在眾坊街創辦了好好洋服。鍾生笑言:「舖頭早過我出世!」


店鋪牆上,貼著鍾國鴻父親、創辦人鍾達明的照片。

好好洋服造工精緻、手工細膩。鍾生提及,父親一直堅持親自設計和人手量度。除了贏得一眾街坊的口碑,亦獲不少名人青睞,例如許冠傑的蓮花樂隊亦曾光顧。

鍾生在繼承父親衣缽之前,亦曾嘗試過其他行業,最後還是選定做洋服,皆因從客人而來的肯定稱讚。他回憶起初做西裝:「嗰陣我同一個客做一套西裝,佢著得好靚,俾返 feedback 我話好鍾意。」做西裝的工序繁複,從交流傾談、度身、縫製到再三修改,如此反反覆覆,才終於成為客人穿上的西裝。但當收到客人的稱讚,那種無可取替的滿足感,便足夠推動鍾生一直做下去。


鍾國鴻父母親與李克勤在好好洋服合照。

五六十年代香港服飾受西方文化影響,對西裝的需求很高,不論年齡和階級都是人手一套西裝,除上班工作外,亦是宴會和派對的必備戰衣。然而,來到 2022 年,人們對西裝的需求已大不如前,「而家返寫字樓都唔一定要著西裝,」大多消費者已轉戰價錢較低的時裝連鎖店。


鍾生一家三口在舊舖的合照。

「四年幾前業主大幅加租,我地無法支付高昂嘅租金,唯有搬嚟呢邊細啲。」從大鋪搬到細鋪,掌店的他無奈:「都無辦法,而家香港啲租金貴。」不過,好好洋服一班顧客從不介意,反過來安慰他:「佢地話『駛乜咁大姐。我無所謂架,我嚟揀料同度身咋嘛,又唔係嚟踢波!』」比起偌大的鋪面,一套誠意滿分的西裝對顧客來說便已足夠。


店鋪內密密麻麻的布料樣本,擺滿一個櫃子。


好好洋服的用料上乘,鍾生有信心與高級時裝店的布料比擬。

鍾生從事這行已經二十多年。見證著西裝的潮流變遷,從當年流行寬鬆到現在流行貼身;見證著西裝普及度下降,香港人對西裝的要求漸漸式微。問他覺得這麼多年,在好好洋服,有甚麼是從沒改變的?他微微思索,說: 「一直都係苦苦堅持,同我地嘅客人做想要嘅衫同褲。」

我們採訪期間,恰巧有一位伯伯來好好洋服做襯衣。伯伯第一次光顧的新客,鍾生取下掛在脖間的軟尺為他仔細度身,伯伯聽不太清說話,鍾生又耐心地大聲重複。原來伯伯皮膚敏感,要上乘的衣服料子才舒服點,又想要大點的袋子和袋中袋裝東西。最後伯伯滿意地走出好好洋服,向鍾生點頭比了個大拇指,就像當年的美國軍人舉著大拇指,說「Very Good!Very Good!」滿意地離去。

六十年,很多事都改變了,又有些事情,例如手藝,例如用心,從未改變。


鍾生仔細地為伯伯度身,度身訂造一件襯衣。


堅持用心製作,換來六十年來無數句「very good」。

好好洋服 地址:油麻地廟街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