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訊控股(01087)中期虧損擴大至2313萬元人民幣 不派息
<匯港通訊> 威訊控股有限公司(01087)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
股東應佔虧損: 2313.3萬元人民幣, 虧損擴大 (去年同期虧損1523萬元人民幣)
每股虧損: 19.73分人民幣
派息: 無
(WH)
<匯港通訊> 威訊控股有限公司(01087)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中期業績:
股東應佔虧損: 2313.3萬元人民幣, 虧損擴大 (去年同期虧損1523萬元人民幣)
每股虧損: 19.73分人民幣
派息: 無
(WH)
中秋本是人月兩團圓的佳節,然而作為昔日中國首富的許家印,昨晚被(28日)恒大(3333)發通告證實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後,有內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許家印二兒子許滕鶴亦被帶走,而「前妻」丁玉梅更是在出事前已離開香港,目前不知身在何處。另外有分析認為,丁玉梅可能透過「技術性離婚」獲得數百億巨額分紅。
JPEX案轟動全港,涉事苦主逾2000人,金額至今累積至15億。事實上,經濟前景向淡,投資騙局不時發生,但原來即使將金錢交與銀行投資,亦未必安全!近日 HOY TV 節目《一線搜查》報道,一名由加拿大回流的港人,將2,000萬身家交與本港一間銀行投資,懷疑負責的客戶經理未有按其指示沽出,最終令其身家蒸發一半。當苦主投訴銀行,與管理層周旋時,有銀行高層竟囂張回覆:「夠證據整死銀行即處理!」 該名年約50歲、化名Leslie的事主向有關節目組求助,她指五、六年前由加拿大回流香港,並變賣加拿大物業,套現約400萬加幣(約2千萬港元)。在弟弟介紹,認識一間銀行私人銀行部的助理副總裁Cindy,該銀行所收手續費僅3%,明顯低於其他銀行的8%。因此,Leslie決定將2,000萬身家交與Cindy管理。 Leslie 期望投資主要是「收息」和「保本」,明言這是最首要。起初,經該銀行助理副總裁Cindy幫她買了一個基金,每月收息約8厘,而且一直有將投資組合報告寄給她。 直至疫情爆發,銀行助理副總裁Cindy突然未再將投資組合報告寄給她,而事主Leslie亦開始留意到大市向下。 當事主Leslie追尋
內地中秋與十一長假展開,A股今起休市,當局選擇在此前夕引爆內房危機重磅炸彈,讓市場有長假冷靜消化事件!事緣無力滿足建議債務重組條款的中國恒大(03333)昨於復牌滿月之日,突然與同系兩企恒大物業(06666)及恒大汽車(00708)再次停牌,晚上公司公告證實,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公司股份將繼續停牌至另行通知。分析指出,依當局最新的取態推斷,逾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務的恒大正逐步朝向破產之路發展,或為市場化解內房債務問題開出重要案例,其他債務如山的內房企業和股東們,只怕如坐針氈,長假難過!
終究難逃內地監管部門問責的中國恒大(03333)主席許家印,實際上未有坐以待斃。雖然他難與家人團圓度中秋佳節,但似乎盡在其意料之內,因外界猜測透過「技術性離婚」的前妻丁玉梅早於7月底已離港,且自上市以來據報已穩袋數百億元分紅,對於恒大債務重組或亮起「紅燈」也不見得有損失。不過,中央鐵腕反腐信號明顯升級,對於資本企業家的巨額債務黑洞問題趨嚴峻,促使近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
疫情爆發以來本港經濟疲不能興,現在仍挑戰重重,家庭所承受的債務壓力愈來愈大。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本港今年上半年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為95.8%,按半年升幅放緩至0.3個百分點,但亦反映本港名義GDP的增長僅能大致抵銷家庭負債上升,比率亦再創新高。
新世界發展(00017.HK)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營業額952.14億元,按年升39.6%。純利9.01億元,按年跌27.9%;全年核心純利升21%至110.11億元;每股盈利0.39元。派息共1.89元,包括末期息0.3元及有條件特別息1.59元,上年同期派末期息1.5元。特別息派發條件為須待完成出售所持新創建(00659.HK)約23.8億股股份後方可作實。
英倫銀行早前將指標利率上調至2008年以來高位,據畢馬威(KPMG)一項調查發現,受累英國利率高企,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英國正在供樓業主正考慮出售物業,或對當地樓市添壓。
政府發行的第二批綠色零售債券,保底息由去年的2.5厘加至今年的4.75厘,惟認購人數和金額卻按年下跌,政府提供的初步結果顯示,今年總認購額約302億元,較去年的325.67億元減7.2%,認購人數約32.3萬人,較上批的48.835萬人少33.8%。 政府發言人指出,相關資料為配售機構的初步數據,有待進一步核實,最終數字可能會有調整,由於綠色零售債券獲市民踴躍支持,估計最終發行額提高至上限200億元,下周五(10月6日)公布配發結果。銀行業界預期,由於政府將發行額調升至200億元上限,估計申請認購4手或以下人士可全數獲派。 反應仍踴躍 大手買入減 綜合銀行消息,今年反應仍然踴躍,滙豐、中銀香港(02388)和渣打香港3間發鈔行,連同恒生銀行(00011)、東亞銀行(00023)、花旗香港和信銀國際均表示,經該行認購的總額均高於去年,滙豐客戶平均認購額較去年多25%,中銀和渣打同樣增三成。 今次零售綠債認購總額較去年低,有市場人士分析,因為投資者更熟悉配發機制,所以不再出現超大額認購,拖低總額。 翻查去年數據,招商永隆有客戶斥1000萬元認購零售綠債,工銀(亞洲)最大額認購達500萬元,
去銀行做美元定期存款,回報雖然未必及得上股票、債券,但勝在夠穩陣,而且簡單易明,加上港元與美元掛鈎,減低匯率風險,難怪不少穩健投資者皆鍾情這種收息工具。
新世界發展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強調,早前有關集團財務出現問題的言論失實,指出去年度核心盈利升21%至約110億元,手上可動用資金高達約939億元,財務穩健。 他相信,早前投入的大型項目將於明年逐步進入收成期,屆時將產生龐大且持續的租金收益,可預見將來並沒有供股或配股計劃,亦沒有向股東集資的需要,企業行動將陸續有來,釋放個別業務單位的價值,提升股東回報。 另外,集團預計明年全年提供3000伙單位。
近年債務狀況備受關注的新世界(00017)公布截至6月底止2022/23年度全年業績,在利息開支等財務費用翻倍至53.9億元的拖累下,股東應佔溢利按年下跌27.9%,僅得9.01億元,末期息更大減八成,每股僅0.3元,全年共派0.76元,勁削63%。期內負債比率惡化,由去年底的46.9%升至48.7%(未計及永續債),假設期內已完成出售新創建(00659)及派特別息,負債比率仍升至47.2%;新世界表示,目標2026/27年度負債比率改善至低於四成。 截至6月底,集團債務淨額(不包上市附屬)按年增10.2%,報1265.6億元;現金及銀行結餘約545億元,按年減12.3%,可動用銀行貸款約394億元,跌7.9%。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強調,集團有近940億元可動用資金,隨大型項目竣工後資本開支將大降,加上項目能帶來龐大經常性收入,集團明年有望逐步進入收成期。他重申,集團絕無集資需要,可預見的將來沒有任何供股或配股計劃。 迎收成期 冀經常性收入佔半 鄭志剛指出,大型項目如機場航天城11 SKIES、啟德體育園及深圳太子灣K11 ECOAST進入最後工程階段,2023/24年度的資本開
港府推出的第二批保底息達4.75厘的綠色零售債券已於周四下午2時截止認購。政府發言人表示,根據從配售機構所得資料,初步認購金額約302億元,等於超額認購一倍,認購人數約32.3萬,均差過上一批綠債。對上一期綠債收到48.83萬份申請,總認購金額約325.67億元。
港股在第3季最後1個交易日,恒生指數高開逾110點後,升幅一度擴大至373點,高見17746點,較早時報17686點,升313點,升幅1.8%。 科技指數升逾2%,ATMXJ升近2%或以上,騰訊重上300元關口。蔚來和小鵬汽車升逾6%至近7%,是暫時升幅較大的科指成份股。 網上醫療平台和體育用品股都造好,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升近6%或以上。申洲國際升近6%,安踏和李寧升近4%。 金融股方面,友邦、滙控和恒生都升逾2%。 另外,新世界發展公布業績前一度急升近7%,較早時升逾4%。
華爾街著名投資者、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執行長Josh Brown表示,人工智慧將成為今年底市場的最大變數。 Josh Brown稱,對人工智慧感到興奮,但擔心可能過早興奮,如微軟(MSFT.US)旗下大型語言模型的使用量低於預期,為市場今年底帶來相當大的心理壓力。不過,他指出,人工智慧今年在指數層面拯救了股市,英偉達5月時發布強勁的盈利報告和前景後,提振投資者情緒。 人工智慧為今年投資者的一個重要主題,AI相關技術的股票隨之飆升。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DA.US)成為投資者接觸AI技術的首選,該股自2023年以來已飆升近200%,目前市值已超過1兆美元,然而,華爾街仍認為該股未來仍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倫敦證交所調查的分析師對英偉達平均目標價意味該股可能再上升45%。(me/m)~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彭博》報道,港府擬任命金管局助理總裁(貨幣管理)陳家齊出任有「港版淡馬錫」之稱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CEO,該公司主要投資大灣區的企業。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陳家齊或於數周內獲任命。
近日日元低位徘徊,自然吸引不少港人心郁郁兌換日元儲定彈藥去日本旅行。我們今日就比較多間外幣找換店及各大銀行的兌換價,以及列出多間找換店、銀行及信用卡發卡機構的匯價連結,等大家可以做足準備!
德銀發表報告,指Tesla(TSLA.US)第三季業績不佳,預期明年銷售成長有限,2024年市場的盈測更面臨重大下行風險。 德銀分析師Emmanuel Rosner將Tesla目標價下調15美元至285美元,重申「買入」評級。分析師認為,雖然Tesla股價上升,但對其未來前景信心不大,他直言Tesla明年銷售增長將非常緩慢,料僅銷售30萬輛新車,即按年僅增長17%,但Tesla定價壓力較細,考慮到Model 3新車型將於2023年第四季在中國推出,將來或推廣至美國,料產品價格按年輕微下跌約1%。 由於銷售預期減慢,德銀將Tesla第三季收入預期從241億美元下調至233億美元,將交付量預期由早前的45.5萬輛下調至44萬輛,反映Tesla數間工廠在夏季停工數星期、中國Model Y及Model S及X減價等因素。不過,德銀上調Tesla 2025年每股盈測,料2025年Tesla將推出下一代新車型。 Tesla預計將於10月18日公布業績。(me/m)~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本月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維持利率不變,「鷹」派表述今年或有最後一次加息,以及減少2024年減息次數預測。點陣圖顯示,明年僅減息兩次,總計0.5厘(6月點陣圖中為4次),2025年再減息5次,總計1.25厘。
據報導,日本三菱汽車公司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並停止在中國的汽車生產活動,其後將加碼投資東南亞和澳洲市場。目前,三菱正在與其中國合作夥伴廣州汽車集團就此進行最後協商。 由於中國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持續增加,以及國內品牌不斷崛起,三菱在中國的汽車銷量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報導顯示,去年三菱在中國的銷量不足4萬輛,較上一年下降了約60%。而與此同時,電動車的銷量增長了80%,佔全國新車銷量的四分之一。 據了解,三菱與廣汽在湖南的合資工廠從今年三月起已停止生產新車。未來,廣汽計劃利用湖南工廠生產電動車,嘗試保持一定水平的員工人數。而三菱將專注於東南亞和澳洲市場,這些地區的銷售額約佔三菱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三菱在電動車研發方面進展緩慢,市場份額不斷流失到了如Tesla和比亞迪等競爭對手手中。三菱此次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也反映出其他日本車企可能將重新評估其在中國的業務策略。 另外,三菱在中國沒有自主開發的電動車型,這些車型均由廣汽集團提供。這進一步限制了三菱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原文你或許有興趣【iPhone15】iPhone15 Pro傳有過熱問題,分析師:為令重量更輕做出的妥協【中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