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自殺・二|見過怪獸家長、𠝹手學生 中學教師嘆工作繁重難識別學生情況 盼增到校社工|Yahoo
【Yahoo 新聞報道】自殺問題漸受公眾關注,早前講述學童自殺的電影《年少日記》引起社會迴響。對於中學教師陳 Sir(化名)而言,類似電影的情節早已「見識過」:學生被家長罵「地底泥」、𠝹手、上課期間忽然激動衝出班房,都是他在現實世界中接觸的活生生個案。
由 2017/18 學年起,教育局為中、小學教師提供 60 小時「守門人」訓練,提高教師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並加強他們支援有需要學生。不過陳 Sir 慨嘆教師課業繁重,未必能及時察覺到學生異樣,教師也始終不如社工專業,「係咪讀完呢 60 個鐘,有咩事個責任就係你負?」他認為,培訓更多學生大使及增加社工人數,教師方可更有效識別及轉介學生個案。
相關報道:
學童自殺・一|曾不堪學業壓力企跳 學生棄考 DSE 盼大眾勿歧視精神病:求你哋唔好再笑我|Yahoo
學童自殺・三|港人持續 5 年整理自殺報道資料庫 意外成為尋死者樹洞:唔做就無人知|Yahoo
「你個仔考得好好㗎,你知唔知?收聲啦!」
陳 Sir 教齡逾十年,接觸初中、高中各班級,現時在一間 Band1 英中任教,部份學生深受學業壓力影響,同時涉及家人的期望,「好多時屋企人先係最需要處理嘅一個」。曾有家長不斷罵兒子「地底泥」,甚至在放榜日仍對成功考入科大的兒子破口大罵「考到咁樣樣!」
陳 Sir 按捺不住,在禮堂罵這名家長,「你個仔考得好好㗎,你知唔知?收聲啦!」那刻該名家長稍為停止責罵,但這類家長並非孤例。
「呢啲真係無眼睇」,陳 Sir 笑言,「唔通我打電話畀佢阿媽,叫佢睇開啲?呢件事我做唔到」。加上香港的學習和公開試模式等死結,並非教師可以解決,「其實我哋係處理唔到個問題,如果佢緊張學校成績,我哋做幾多嘢都好,考試係唔會因為你而變簡單、變淺」。
「我都係照直同佢講,唔好死呀!」
曾有學生跟陳 Sir 說「早一晚𠝹完手」或「成晚瞓唔到覺」。願意向他透露心聲的學生本身大多已向駐校社工求助,甚至向精神科醫生求診,「我都係照直同佢(學生)講,唔好死呀!」他形容這是「朋友式對話」,但前提是要與這些同學較為相熟,「如果係好熟悉嘅同學、有做過班主任、以前有教過、傾到偈,就會比較易接觸」,「有時一個 cycle 淨係見兩堂,但係私底下又唔係咁多接觸,真係唔會知」。即使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同學,若非校方開會時曾討論,他也未必能夠識別。
據他觀察,不少曾自殘的學生受抑鬱情緒影響,處於一個「無以名狀」的狀態,「無一個好確切嘅原因或某件事令自己唔開心」,更難被師長發現;加上上課有不少項目要兼顧,追趕教學進度、學生課堂操行、「睇吓啲同學係咪 on task」,未必能同時了解個別學生情緒。
過往要靠學生向他「報料」,「有同學好似唔係好掂」,他便會向有關學生了解,尋找駐校社工幫忙;亦曾發現有學生在社交平台「不斷出 post、寫啲睇唔明嘅信息,或者亂碼」。由於陳 Sir 同時是業餘作家,會在學校組織文學有關活動,他數度在學生的寫作中發現端倪,「隱約感受到唔對路,就會同佢傾,『你諗法比較 dark 喎,需唔需要見吓社工?』」幸而那位同學同意見社工,間接「拆彈」。
曾有學生嘆:我哋已經好難頂、好辛苦
「你最驚係咩呢?就係你喺課室度,可以講啲咩、唔可以講啲咩呢?(但是)你係唔會知道條線喺邊。」陳 Sir 生怕踩到觸動學生神經的「紅線」,令其感到受傷害,例如他曾對學生說「你哋真係要畀心機讀書喇!」看似很普通,卻傷害到部份學生的心靈,「驚有人會放大咗呢句說話⋯⋯咁啱 hit 中咗佢某啲位」,誤以為教師漠視他們在學習上的付出。
他曾對中六學生說了句「你哋好似仲未好上力」,之後有學生私下對他說:「不如唔好再講喇,我哋已經好難頂、好辛苦」,對陳 Sir 而言是當頭棒喝,「(以後)會先兜一兜,同佢哋講我都知好多人都好勤力」。這亦是對教師的無形壓力,「一班 30 幾人,講每句嘢都驚得罪人」。
陳 Sir 指其任教學校有教學指引,「教師要 take care 全個課室」,有學生曾在上課期間突然衝出班房,但學校指引訂明教師不可丟下學生在課室裏,「你唔可以跟埋衝出去,你有責任睇住全班學生」。他只能拜託同學外出查看,並致電校務處、上報個案予駐校社工跟進。幸好該同學最終並無自尋短見,僅因不明白課堂內容而緊張,才衝出課室讓自己冷靜。
當時陳 Sir 內心糾結,「如果個學生真係衝出去跳樓,咁點算?如果嗰一下我唔跟指引而截到佢,會唔會好過我跟指引而佢會出事呢?」他事後反覆回想:「如果我跟指引,最後發生遺憾嘅事,責任唔喺你度;但如果唔跟、你又截佢唔住,咁就麻煩喇......其實呢啲都好大壓力」。不過陳 Sir 亦指,當時學生衝出課室的行徑嚇到不少同班同學,故他認為指引要求教師留在課室也並非不合理。
「一直以來行之有效嘅數字,唔代表今年仲夠、出年仲夠」
陳 Sir 所屬學校每日均有社工駐校,由來自同一機構的兩名社工互相輪替,有時候兩人亦會同日駐校,強調社工亦努力協助輔導學生,但駐校社工資源「可以話永遠唔夠」,「一直以來行之有效嘅數字,唔代表今年仲夠、出年仲夠」,增加社工人數現階段來說「最容易做、亦都最容易做到」。
對於教育局會為教師舉辦 60 小時專題課程,提供「守門人基礎訓練」,他認為教師即使讀過有關學童情緒的課程,亦不如社工般專業,「我覺得要承認現實,一定要讓專業的來」。他亦擔心:「係咪讀完呢 60 個鐘,咁有咩事個責任就係你負喇,咁教師出事邊個孭?」
任教理科學科的他指,課餘時間有限,會先選擇與任教科目有關的課程,有關學童情緒的課程或交予輔導組同事就讀,「我唔係唔想投資時間喺呢個地方,但係我已經晚晚六、七點鐘放工,屋企仲有女要湊,今晚仲要出卷,我仲邊有時間再去食好多時數(的課程)呢?係咪四個字『人工包埋』就點都得?」
陳 Sir 續指,教學及文件工作令教師吃不消,也難以投放大量時間了解每一位學生。他認為教師可成為學生與社工之間的橋樑,當有學生發現同學有異樣,可向相熟教師反映,再由教師研判是否需要轉介駐校社工,「教師對住學生嘅時間,永遠唔會超過佢哋朋友之間互相相處嘅時間」。教育局亦可開辦對象為學生的識別課程,相信不少學生有興趣參與,「好似考章考牌咁,其實佢哋會覺得好威,學校揀佢去教育局上堂!」從學生朋輩中入手,「訓練啲同學去 cover 其他同學」。
「做啲心心手勢,呢啲嘢有無效,就唔需要我去評論」
教育局去年 11 月推行「多關懷添幸福大行動」,陳 Sir 指其學校為此製作展板,「至於你問我做啲心心手勢,呢啲嘢有無效,就唔需要我去分析或者評論」。他笑言也有學生向他「派心」,「大家開心其實幾好,多咗樣嘢畀大家開心吓,無形中抒咗少少壓,無形中幫到學生。」
教育局稱,正透過跨部門協作,加強為學校、學生及家長提供支援,建議學校騰出時間及空間關愛學生;局方正為教師及家長提供更多培訓,及提供額外津貼協助學校舉辦支援學生精神健康有關的活動或購買服務和用品;並且通過跨部門合作,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以及早識別和支援高風險的學生。
求助熱線: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