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篩查慢性腎病 避免洗腎

定期篩查慢性腎病 避免洗腎
定期篩查慢性腎病 避免洗腎

慢性腎病初期沒有徵狀,無聲無息,可是到了中後期就不能逆轉,只能接受將要「洗腎」的命運。而調查發現,半數高危人士已出現蛋白尿,惟願意進一步檢驗及治療人士只有三成。香港西醫工會希望大眾提升慢性腎病認知之外,高危人士亦要定期檢測腎功能,避免洗腎危機。

腎病科專科醫生何仲平表示,香港約有11%人患有慢性腎病,每年約有1,600名患者發展成末期,需要洗腎,有關患者的生活質素變得很差,「而造成末期腎病的成因包括糖尿病(佔49%)及高血壓(11%)等,其他風險因素有年紀大、腎病家族史、心血管疾病、吸煙、肥胖和服用腎毒性藥物。」

腎病 慢性腎病
腎病 慢性腎病

早發現可阻惡化

慢性腎病以腎小球過濾率分成5期,1期情況較輕微,5期最嚴重。何仲平指出,「早期慢性腎病或出現蛋白尿,但未能用肉眼察覺,只能經小便或血液測試發現,惟只有約三成港人會定期做健康檢查;到出現水腫、背痛、小便過多或過少等徵狀,或已進入中晚期,情況未能逆轉,只能盡量減慢惡化,到最後需要洗腎、換腎。若可早期發現,便有機會逆轉情況,或者阻止惡化,避免洗腎危機。」研究指高危人士最快10年可惡化至末期,若屬年輕患者,可能甫退休已面臨腎衰竭。

香港西醫工會 陳穎欣 陸偉亮 何仲平 守腎行動
香港西醫工會 陳穎欣 陸偉亮 何仲平 守腎行動

一半高危人士有蛋白尿

早前西醫工會推行「守腎行動」,望喚起大眾對慢性腎病的關注,做到「早預防‧早篩查‧早治療」。守腎行動早前為1,367位高風險人士做篩查,以尿液檢測試紙測試微蛋白尿,結果發現一半人出現蛋白尿,約500人屬早期。該會義務司庫陸偉亮醫生指,「值得留意是有四成50歲以下人士都有蛋白尿,有年輕化趨勢。」而擁有愈多風險因素,亦有愈大機率出現蛋白尿。「可是,蛋白尿患者中只有36.5%人進一步檢驗,接受治療的只有三成。其餘人士或以為沒有徵狀便可以不理,對慢性腎病認知不足。」

建議基層醫療提供篩查

若確診慢性腎病,醫生會因應嚴重程度制訂治療計劃,例如使用SGLT-2抑制劑、ARB、ACEI及他汀類藥物,控制三高並延緩腎功能退化,患者亦要改善飲食習慣、管理體重、戒煙及定期做篩查。有鑑於臨床上有患者怕藥物相沖而自行停用SGLT-2抑制劑,又或怕住院而不願見醫生,陸偉亮建議政府應於公眾教育及基層醫療投放更多資源,讓更多患者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認為如可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慢性腎病篩查服務,將有更多人受惠。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定期篩查慢性腎病-避免洗腎/398797?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