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料長毛出獄已年屆七旬 太太兼戰友陳寶瑩撐起社民連:守住底線、處變不驚 |Yahoo

陳寶瑩坦言有時壓力很大,唯有嘗試處變不驚。
陳寶瑩坦言有時壓力很大,唯有嘗試處變不驚。

【Yahoo 新聞報道】初選 47 人案 14 名不認罪被告昨日(30 日)被裁定罪成,包括「長毛」梁國雄。裁決當天,長毛的太太兼戰友陳寶瑩在法院外請願後被捕。陳寶瑩在裁決前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表示,理性上已預料長毛在獄中的日子會更長,「感情上,你可以說麻木了,不是很大的打擊。如果我一直以為長毛是今年可以出來的,我想打擊會大很多。」然而每逢說起長毛,她總是一臉憂戚。本身是社民連創黨成員的她接任主席近三年,一直嘗試處變不驚,「壓力之下,我們盡可能守住一些最基本的線」。

陳寶瑩(右)坦言自己在理性上已預料長毛(長)在獄中的日子會更長。(社民連FB)
陳寶瑩(右)坦言自己在理性上已預料長毛(長)在獄中的日子會更長。(社民連FB)

47 人案的被告不認罪,意味無法獲得認罪帶來的三分一刑期扣減;加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下稱 23 條) 通過後,《監獄規則》針對涉國安罪行的囚犯提高了減刑門檻,在囚期間即使行為良好,能否獲得三分一刑期扣減亦充滿變數。

另負六案判囚 23 個月 14 天

因煽動分裂國家被判囚的「第二代美國隊長」馬俊文原定於 3 月底出獄,正因「23 條」生效而延遲出獄。特首李家超當時稱國安案件性質嚴重,「唔好抱住有減刑可能性」

陳寶瑩知悉馬俊文未能如期獲釋一刻,並未感到大受打擊,因她一直沒有預期長毛會在短時間內獲釋,也沒有長遠打算。「當然有些很虛無飄渺的計劃,例如說出去之後去旅行,去台灣、去葡萄牙,我們經常都在見面時會講的,但不會很認真(計劃)。」現年 68 歲的長毛已身負另外六宗案件的刑罰,總刑期已累積至 23 個月 14 天。陳寶瑩心裏推算,長毛出獄之時或已過 70 歲。

陳寶瑩(左)與長毛是長期「戰友」,二人同為社民連創黨成員。社民連網站照片
陳寶瑩(左)與長毛是長期「戰友」,二人同為社民連創黨成員。社民連網站照片

陳寶瑩與長毛同齡,2021 年 1 月低調結婚,鮮有談及感情狀況。陳寶瑩 20 多歲時加入長毛等「托派」組成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2006 年同為社民連的創黨成員。她後來於 2007 年成為長毛的議員助理,直到 2017 年長毛被「DQ」,之後就是 2019 年社會運動。及至 2021 年 1 月,長毛因初選案被捕後二人選擇結婚,一個月多後,長毛被還柙至今。

「你不守、你自己放棄,那真的沒有人可憐。」

過去三年,社民連核心成員一一繫獄,本來在鏡頭背後專注政策研究的陳寶瑩,成為今天少有的民間聲音。她在 2021 年 7 月接過社民連主席的擔子,形容當時不是考慮社民連存亡的問題,「而是說社民連作為政治團體,它說話其實就是代表了一種聲音,也代表了我們香港人有發聲的權利,這是《基本法》容許的。我的想法就是沒有理由自己去放棄。在壓力之下,我們盡可能守住一些最基本的線,因為你不守、你自己放棄,那真的沒有人可憐。」

於是,今年五一仍然見到陳寶瑩與社民連的三名成員在政總外拉起橫額,在十多名警員的監視下叫口號、表達訴求爭取勞工權益。近年他們在街站擺一塊黑布也被票控,罪名是「未經准許而在政府土地展示招貼或海報」,計上無牌籌款等共收 30 多張告票,罰款上千甚至萬元。

今年五一,社民連到政總外請願,由地鐵站開始就有警員監視錄影。
今年五一,社民連到政總外請願,由地鐵站開始就有警員監視錄影。
今年5月1日,連續第五年沒有遊行的五一勞動節,社民連四人到政總外拉橫額請願,爭取勞工權益。
今年5月1日,連續第五年沒有遊行的五一勞動節,社民連四人到政總外拉橫額請願,爭取勞工權益。

「保重、小心」

在這段艱難的日子,社民連的擔子更顯沉重,陳寶瑩和一眾成員不時被接觸、提醒、查詢。她說長毛每天看報紙,很清楚社民連的處境,探監說話亦不方便,所以都只有跟她說「保重、小心」之類的話。

長毛還柙期間,陳寶瑩每周探望四至五次。她指長毛長期有皮膚病,另有血管收縮的毛病,現時定期檢查,「我的理解,身體上應該沒有什麼大毛病,但可能情緒方面就不是那麼好。」以她所知,長毛情緒時好時壞,現時都只會送一些「易入口」的書給他:「主要都是歷史書,歷史是講故事。我們現在思想不能集中。」

「嘗試要處變不驚,因為變得太多了,你害怕也搞不掂。」

記者問及她自己的精神狀態,陳寶瑩坦言談起長毛自然是不開心的,有時又會感到壓力很大。說罷她的淚水溢出眼眶,沿著面頰上的皺紋滑落。她徐徐續道:「不過我想,我現在的狀態就是嘗試要處變不驚,因為變得太多了,你害怕也搞不掂。壓力大,就盡量比較冷靜一點去面對。」她也要過自己的生活,平日看書、行山、跳舞,放鬆心情。

「你笑著面對和你哭著面對,都是要面對的,走不掉的。」陳寶瑩說。

陳寶瑩參與社運多年,主力參與婦女權益倡議工作,在社民連則較集中政策研究。
陳寶瑩參與社運多年,主力參與婦女權益倡議工作,在社民連則較集中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