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8招改善小朋友做功課慢吞吞、唔專心 4個教做功課大忌你有冇份?
每天教小朋友做功課,是父母最容易失去耐性,也是最容易破壞親子關係的時刻。小朋友做功課慢吞吞、不夠專心,甚至不肯動手完成功課,家長到底可以如何處理,同時又不影響親子關係?
遇到小朋友「hea」做功課,父母要先分析情況,先反思小朋友不想做功課的原因,家長自己會不會太嚴厲或太放任?有沒有給小朋友一個適當的環境做功課?覺察到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
子女做好功課的八大要訣
1. 提升做功課的動力
讓子女決定做功課的優先次序,先完成比較容易和有趣的功課,從中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另外,讓小朋友知道做完功課便可以去玩耍或吃茶點,也能提升動力。
2. 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
小朋友專注力有限,家長要按能力安排休息時間,例如每做20分鐘或完成一份功課,便可以休息5分鐘,讓小朋友放鬆一下。
3. 訂立目標及完成時限
當功課數量太多,父母可以與子女一同將功課分拆成一個個小目標,以及設下完成目標的時限,一步一步逐小完成。
4. 給予稱讚和鼓勵
做功課期間,家長要讚賞小朋友付出努力的地方,例如「媽媽看到你很用心寫字」、「你好俾心機、好專心」。
5. 安排合適的環境
讓子女坐在家中安靜的角落,以及減少引致小朋友分心的外物,將玩具、手機放開一邊。家長也要留意桌椅的高度是否合符子女身高。
6. 管理自己的期望
按照小朋友的年齡階段的能力訂立要求,例如年紀較小的幼兒小手肌仍在發展,填色時難免會出界,家長需要因此調整要求,另外也要在需要時指導小朋友,然後放手讓小孩子自行完成功課。
7. 家長制定界線
子女做功課馬虎、不專注,家長便要訂立規矩,設下完成時間和完成功課的標準。
8. 給小朋友自主度
父母鼓勵子女欣賞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再給予讚賞,才提點做得不好的地方,讓小朋友自己決定是否需要修改。以這種欣賞自主型的態度指導子女做功課,可培養子女的動力及責任感。
常見教小朋友做功課大忌
1. 代小朋友做功課
對爸爸媽媽來說,自己做功課又快又穩妥,到了最後關頭,可能便會忍不住出手!不過無論如何,家長也要讓小朋友承擔自己的責任,即使是欠交功課會讓老師責罵,也千萬不要代小朋友做功課,要讓小朋友親身承擔不做功課的後果。
2. 嚴謹操控
部分家長對小朋友做功課的要求較高,一旦看到字體不端正、做得不夠快便會作出批評,也會專注在子女做錯的地方。過嚴的做法容易令小朋友失去信心,產生挫敗感,變得更加不想做功課。
3. 完全放手給小朋友處理功課
也有一部分家長抱自由、放任的態度,讓小朋友自己全權負責功課。雖然這樣可以培養小朋友的責任感,但有時子女在做功課期間需要幫助,父母會錯失指導的機會,未能及時留意子女學業需要支援的地方。
4. 依賴獎勵
用物質獎勵小朋友可以增加做功課的動力,但久而久之有機會令子女有獎勵時才做功課,造成功利的心態。
資料由慈慧幼苗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Rainbow)姑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