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出現「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旅遊打卡
日前李家超在京港洽談會開幕式致辭稱與內地金融監管機構合作,協助國際掌握和了解國家政策,並表示自從香港全面復常以來,國際大型盛事在這亞洲國際都會舉行,國際金融論壇今年5月成立香港中心,充分展現國家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和支持。
然而在向國際宣傳的同時,近日有立法會議員提到,有內地網上平台形容香港與兵馬俑相若,將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透過翻查大量網絡資訊,發現內地網絡的確出現有觀點以「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稱呼香港,而且觀點持續數月,討論至今依然存在於內地網絡。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短短幾年,滄海變桑田」
微博、小紅書、微信平台上,都出現了不同的「遺址」說法,解釋不同原因,8、9月開始,微博便有「遺址」的說法,例如大V的「天涯飛刀」說,現在的香港股市,被人戲稱「金融中心遺址」,「不過短短幾年,滄海變桑田,讓人唏噓不已」,而被稱為「遺址」的主因,是創業板接近歸零;11月中微博「江湖人稱宋教授」表示「港股成交只剩下日均800億港幣,100億美元出頭,53%的股票接近零交易,加起來不及美股的龍頭股單個股票的交易量,曾經的世界前三股市落到了這般田地﹗建成世界3大金融中心花了100多年,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遺址,只花了不到5年﹗」就近日「台股超車港股」後,「遺址」說法又再度出現,有網民認為「國際金融中心靠的是實力競爭,遺址才需要靠維護」。
參觀交易廣場「遺址」
至於小紅書上,原來除了來港影路牌打卡,也零星出現了一種旅遊方式,稱要來港參觀「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打卡,有網民說「國慶香港遊,來參觀亞洲金融中心遺址」、有人拍照留念說「香港市,曾經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有人專程到中環交易廣場,拍下「無流動性的前世界金融中心遺址」,從而引起了一番討論,回應多指出「遺址」說法與事實不符,認為香港金融業工資還是大幅高於新加坡,香港「墮落多一百倍都是在貴州之上」,有人則戲稱「交易所已經全面走電子化了,所以這個交易廣場確實是個遺址」。
內地旅客愛到兵馬俑類「遺址」打卡
兩日前,微信的《獨家》頻道,也刊出了「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真相」,再次陳述此一現象;頻道「GZ哲說」則貼文章標題「有人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你怎麼看?」文中亦唱反調,指出了香港的不少優勢,例如醫療和衛生水平,又例如「健全、自由的營商環境」,文章還比較了內地的金融中心,評說內地「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等名義建幾座高樓大廈,取個金融中心等名字,招租一些打著金融科技、金融服務實則從事放貸甚至高利貸、催收等灰色產業等企業,這也叫金融中心?」
這類說法,印證了「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目前在內地極具話題性。雖然暫時未能阻止內地網民討論,不過從內地旅客愛到兵馬俑這一類「遺址」打卡參觀此一現象,會不會已經出現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