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以AI修復50年代中環街市魚檔舊照 讓市民了解當年風貌

【Now新聞台】市建局運用AI技術修復一張50年代中環街市內魚檔的照片,並放大至一比一大小,讓到場的市民了解當年的街市風貌。

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顧問鄭寶鴻:「這就像是一個牛奶『嘜』,是用來收現金的,那個竹籮呢,是收現錢的、現鈔的,一般來說呢、財不可露眼,要收錢或是找續時就把竹籮拉下來。」

鄭寶鴻:「(以前)在中環街市買到些甚麼呢,就是那些游水的黃花魚,我相信現在已很難見。」

這一張照片相信可以勾起不少人的回憶,它在中環街市一個被保留的檔口內,一比一地展示了原來魚檔的風貌。

這張在1953年拍攝的照片,在AI人工智能科技的修復下,提高了畫質及影像效果,再重新上色。

項目的負責人指花了近兩個月修復,科技幫忙以外,亦需要參考專家的意見。

視覺及數碼藝術家黃宏達:「機是死的,人是生的。它(AI)可以幫我們修復很多部分,但我們都可能需要一些,歷史專家幫我們看一下到底這個是牛奶罐,還是一個普通的桶。甚至那個竹籮,其實那個竹籮本身是木籮還是竹籮,是用藤造還是竹造,都是需要一些考證的。」

市建局計劃8月會在魚檔加入互動裝置,展現當年魚檔的環境,亦會有特定的位置,讓到場參觀的市民「打卡」。

#要聞